第21部分(第2/4 頁)
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其貌不揚的晏嬰
晏嬰(?…前500年),字仲,諡平,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後也稱“晏子”。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晏嬰繼父任為卿時,已是齊靈公末年。當時的齊國早已不是管仲為相時的齊桓公時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國勢日漸衰微。偏偏這齊靈公又昏庸怪僻,懦弱無能,還窮兵黷武,屢犯魯境,弄得國弱兵疲,百姓怨聲載道。儘管晏嬰屢進忠言,卻很少被齊靈公採納。公元前555年,齊師攻魯。時晉平公會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君於魯國濟水之濱,共出兵攻齊。齊靈公率兵在平陰(齊地,今山東平陰縣東北)抵抗;齊師大敗,靈公逃回臨淄。諸侯軍復圍臨淄。靈公又欲逃,被太子斬斷馬頸皮革,才留臨淄。第二年就死了。靈公立太子事反覆無常,先是立公子光為太子,後又廢公子光立公子牙。靈公死後,齊莊公繼位。這齊莊公也是個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顧道義。他即位後首先不考慮怎樣安撫人心,發展生產;而是對外用兵,想要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鞏固自己的地位。公元前552年,齊莊公不聽晏嬰勸阻,執意收留了晉國的下卿欒盈,還暗中將欒盈及其黨徒送入曲沃組織叛亂,並且乘機攻打晉國。其後不久,齊莊公又置晏嬰的勸諫於不顧,仍然一意孤行,興兵伐魯,終於激怒了晉國。晏嬰無奈,將家中貴重物品上充國庫,其餘盡散周圍百姓,攜帶妻兒老小到東海之濱的一個小村,以打魚和耕田維持生計。
公元前548年,當晉國聯合眾諸侯意欲大舉伐齊的時候,齊國朝野上下驚慌萬狀。恰在此時,齊莊公和大夫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之事,被崔杼知道了。於是,崔杼決定乘機殺死齊莊公。這天,齊莊公大擺酒席,招待前來進貢的莒國國君黎比公,下令群臣前來坐陪。崔杼稱病未去。齊莊公不但未加責怪,反而暗自歡喜,正好藉機私會棠姜。席罷人散,齊莊公以探病為由去了崔杼家,唱著小曲焦急等待時分;旋即被預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殺了。聽說齊莊公被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帶著隨從前往齊都去弔唁齊莊公。闖進崔家後;不顧一切地撲在齊莊公的屍體上,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起身離去。崔杼的左右欲殺掉晏嬰,崔杼對晏嬰也早已恨之人骨。但因晏嬰是百姓景仰愛戴之人;殺掉恐怕失去民心;所以未敢動手。
齊莊公死後,崔杼便和另一個大貴族慶封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兄弟杵臼為國君,這就是齊景公。慶封、崔杼分別為左、右相。為了鞏固權勢,樹立威信,他把滿朝文武大臣都驅趕到太公廟上,派兵內外把守,逼迫大家歃血為盟,表示效忠於他。稍有違迕,即被處死。先後殺了七人;輪到晏嬰;他從容舉杯,義憤填膺地對天盟誓:“我只忠於君主和國家。凡為虎作倀、助紂為虐者均不得好死!”說罷,一飲而盡。崔杼怒不可芥。這時,身邊的一個心腹悄悄地對他說:“千萬使不得!您殺莊公,是因為他無道,國人反應不大,您如果殺了晏嬰,那可就麻煩了。”崔杼沒奈他何,咬牙切齒地看著晏嬰拂袖而去。剪除異己後,崔杼、慶封遂把持了朝政。
公元前546年,崔杼與其子崔成等互相爭權,家族發生內訌,左相慶封乘機攻滅崔氏,崔杼上吊自殺,屍體後為景公戮曝。公元545年;鮑、陳、高、欒氏合謀攻慶氏,慶封奔吳,聚族居於朱方(今江蘇鎮江東南)。後楚靈王伐吳,被擒滅族。齊景公即位之初並未重用晏嬰;後晏嬰透過管理東阿一事;據實力辯。齊景公方知晏嬰的確是個賢才,而深悔自己以前聽信了讒言,錯怪了晏嬰。於是,齊景公將國政委以晏嬰,讓他輔佐自己治理齊國。
晏嬰為相後,齊景公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跟先輩一樣;想透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捷,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