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范蠡深沉著說:“我就知道老大救不了老二,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弟弟,只是他從小就與我生活在一起,經受過各種苦難,知道生活的艱難,所以把錢財看得很重。而老三一生下來就在蜜罐子裡,哪裡知道錢財來得不易,棄之也毫不吝惜,本來我是打算讓他去的。老大不能棄財,所以最終害了自己的弟弟,這很合乎事理的,不要再悲痛了。”
范蠡的著作有《計然篇》,《漢書·藝文志》還記有范蠡兵法二篇,不過皆已流失。傳世的只有《陶朱公生意經》,至今在定陶一帶流傳。
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功成身死的吳起
吳起(約公元前440—前381年);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為“孫吳”。
吳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年輕時在魯國拜曾子,至魏又拜子夏為師。二人皆在孔門有賢名。公元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由於渴望成就功名,就毅然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魯君終於任命他為將軍,率領軍隊與齊國作戰。吳起治軍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吳起率魯軍到達前線,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之以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怯”的假象,用以麻痺齊軍將士,驕其志,懈其備,然後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吳起的得勢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一時流言四起。魯國有些人在魯王面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殘暴無情的人。他小時候,家資十全,他想當官,從事遊說活動沒有成功,以致家庭破產。鄉鄰都恥笑他,吳起就殺了三十多個誹謗他的人。逃出衛國而東去。他和母親告別時,咬著臂膀發誓說:‘不為卿相,不復人衛’。此後他就在曾參門下學習。過了不久,他母親去世,他竟然沒有回家。曾參為此很鄙視他的為人,和他斷絕了關係。吳起這才跑到各國,學習兵法奉事魯君。魯君對他有懷疑,他就殺了自己的妻子以爭取做將軍。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的名聲,就會引起各國都來圖謀魯國了。而且魯國和衛是兄弟國家,魯君用吳起,就是拋棄了衛國。”魯君因而疑慮,就辭退了吳起。
吳起離開魯國後,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去本事他。文侯問大臣李悝說:“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榮名而好色,但是,他用兵司馬田穰苴也不能超過他。”這樣魏文侯就任命他為將軍,做將軍後,他和最下層計程車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乾糧,和士卒共擔勞苦。士卒中有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拼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裡了,所以我哭。”後率軍攻打秦國,攻克五座城邑。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就任命他為西河(今陝西合陽一代)的守將,抗拒秦國和韓國。公元前409年,攻取秦河西地區的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元裡(今澄城南),並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鄭(今華縣),築洛陰(今大荔南)、合陽(今合陽東南),盡佔秦之河西地(今黃河與北洛河南段間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曾嚴格考選步兵,建立有戰鬥力的常備軍“武卒”。他還賞罰嚴明,注重刑令。這一時期他“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別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魏相田文死後,公叔任相,他妻子是魏國的公主,公叔對吳起非常畏忌,便想害吳起。他有個僕人對他說:“吳起很容易除掉。”公叔說:“怎麼辦?”僕人說:“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一級的小國,又和強秦接壤,據我看,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