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3 頁)
在這晨曦的藍光之中,沉默地傾聽他關上房間的門。走過走廊。走下樓梯。足音消失。他們在高原城市上告別,彷彿離開破碎的島嶼,各自投身汪洋大海。
他是變身來源與另一個時空的生命。一株失蹤於晚石炭世熱帶森林的畸羊齒植物,從巖頁化石中被臨摹,然後復活。細而寂靜的葉尖。獨立不能被參照的意志。他將在時間裡失蹤,杳無音訊。
她在夢中見到凌晨雨水中離開房間的男子。她再次尋覓他的蹤跡。灰色敗落的高層公寓樓,在空無一人的街區。房間在走廊盡頭。南面是臥室。一張鋪著白色床單的單人床,英國風格的花朵圖案牆紙,枝葉藤蔓纏饒在一起,輪廓黯淡。牆上有一扇粉漆斑駁的木門。推開它,是狹小的浴室。玻璃窗外是城市石頭森林的樓群頂部,此起彼伏,彷彿即興而岌岌可危的積木,隨時都可推倒。白色窗簾被吹到了窗外,迎風飄搖。天空藍得耀眼。一輪血紅太陽閃爍出灼熱毒辣的光芒。
男子全身赤裸躺在放滿了水的浴缸裡,左手臂耷拉在浴缸邊沿。血順著他的手腕,掌心和指尖往地板上滴淌。開裂乾燥的灰白色實木地板,吸吮這新鮮的血液,來不及滲透,凝固成黑色血斑。他的右手藏在深水之中。包裹著他的水是暗紅色的,散發出甜膩粘稠的芳香。他的頭後仰靠在牆壁上,略向左傾斜。眼睛微微開啟,沒有任何表情。未剃除乾淨的鬍鬚。黑色毛髮依舊留有水跡。
她在夢中見到了他的死。僅有的一次。看到他還沒有來得及老去,死在不知道時地的陽光底下。整張臉正對著太陽,被陽光照耀得金黃一片。彷彿夏日田野最後一枚充沛飽滿的向日葵花盤,帶著它對光所有的嚮往和追憶。如此。寂靜無聲地死去……“
我知道在餘下的時間裡,我將會仔細閱讀這本筆記。我又翻開那本《辨證法史》。封面上有四分之一的黯藍和四分之三的灰白色塊,用白色細線分界。紙張在經歷二十多年時間撫摸之後,乾燥發黃。“按照普遍的自然規律進行的機械的發展是宇宙結構的起源……”第一章是關於伊·康德的論述。他的注意力似乎一直停留在第一章,有潦草的字跡和劃線。其他頁面還保留著空白。
書中夾著一張報紙剪貼,是西藏當地報紙一則小通訊。2007年政府將重新修建前往墨脫的公路,波密和墨脫之間很有可能會通車。不知道剪下報道並保留舊紙的人是慶昭,善生還是內河。但是這一切並不重要。與世隔絕的小村,會因為通路而繁榮和發展,被現代的文化和經濟滲透,最終變得俗世熱鬧。而曾經穿越峽谷徒步抵達它的人們,他們的回憶,將隨著生命的流逝變故而湮沒。
世間也許每穿越一百年,就會有消亡和變更。沒有人會再記得那些行走者和他們的道路。包括他們的言論和作為,卑微和付出,失落和掙扎,都將在時間裡如塵土般寂靜。全新的世界即使面臨破碎也必須要建立。就如同某天進入墨脫的小路會因為廢棄而被樹林藤蔓覆蓋,蓮花狀的高山之中的村落會蛻變成繁華縣城。如同某天高原再次變為海洋,山脈沉沒於海底,冰雪消融,大河入海,一切消失不見。地球也最終消亡……也許只有一種存在天地之間超越天地之外的力量,才能夠永久地讓人信服。願意相信為它輪迴的生命之道。這也是人所能獲得的慰藉和信念所在。
車子在狹小彎曲的山道上行駛,朋友記得慶昭告別時的囑咐,把車子開得很慢。沿著黃昏的海邊,一路看到不同形狀,色澤和光亮的雲。印象最深的是路過一個島嶼,看到僻靜的小山村。大片綠色田野,開滿金黃的油菜花。在山腰處堆積大片大片厚重的雲層,太陽被遮擋,卻有陽光如光柱一樣傾洩下來。又粗又大的白色光柱,一束一束洩落,籠罩村莊,山巒和海面。彷彿是來自天上的路途,可以超脫人間所有的悲喜和得失而去。
我長久沉默地凝望著那些雲朵,心懷感恩和謙卑。想來慶昭一定重複地看過無數次這樣的景象,但依舊每一次都被這樣的美和尊嚴所折服。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