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問道:“林帥,請問這個乘波者是什麼意思?”
林遠笑道:“當物體的速度很快的時候,很產生一種波,我們把它稱為激波,這種波的性質很奇特,波後面的空氣的壓力會有極大的提高,於是這種波就會推著我們的飛機前進。”
在這裡,林遠提到了乘波體的概念,這也是一種應用在超高音速飛行器上的結構,不過激波可不能推著乘波體前進,激波只是提供了飛行器所需要的升力,前進的動力還要靠飛行器自身所帶的發動機。
林遠也絲毫不擔心他們知道了激波和乘波體之後能研製出超高音速的飛行器來,因為研究空氣動力學最基礎的東西是模擬計算,要知道NS方程是沒有解析解的,只能用數值模擬的方法計算流場,這些計算要是用人算的話,能把人算死,只能用超級計算機,可這個時代連計算器都沒有。
伊利亞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理論,他皺著眉頭問道:“你說的是真的?”
林遠笑而不語,心想:“你們就去研究吧,看看你們能研究出什麼來。”
伊利亞見到林遠沒有說話,知道談話該結束了,他帶上面具,瞬間就變成了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然後說道:“林帥,我先走了,我和李大人就在章義站,後續的事情,我們再談。”
林遠笑著指了指門口,伊利亞心滿意足地走了出去,以為佔了一個大便宜,林遠看著伊利亞離去的背影,開啟了通訊器,和北京艦取得了聯絡。
北京艦這次的遠海航行,擔負了很多項試驗任務,其中就有一項:海基高超音速飛行器驗證研究,這項研究主要是跟蹤研究,跟蹤的目標是美國的X43B高超音速飛行器,並試驗我國最新研製的超燃衝壓發動機。
飛行器的設計有好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氣體動力學效能的設計,當氣體的速度達到高倍音速之後,它的很多特性與低速階段的差別極大,幾乎是迥然不同,所以,這個專案的首席科學家是一名氣體動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某氣體動力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周華新。
由於林遠一直沒有造飛機的意思,所以周華新很清閒,林遠不是不想造飛機出來,而是造飛機先要造發動機,燃氣輪機還太遙遠,活塞式發動機也不成熟,唯一能用的只有蒸汽機,可是蒸汽機太笨重了,根本不可能用在飛行器上作為動力裝置。
林遠找到周華新,笑道:“周老,最近血壓怎麼樣?”
周華新笑道:“還行,每天早上一片降壓藥跟著,它也高不上去,你今天怎麼想起問候我這個老頭子了?”
林遠笑道:“我這不是臨時抱佛腳嗎?問候問候您,是怕一會兒求您的時候您不答應啊?”
周華新笑了兩聲,說道:“你求我的事情我什麼時候沒答應過!有什麼事情直說吧。”
林遠問道:“您對氣體動力學瞭解嗎?”
周華新都研究它一輩子了,所以林遠這是明知故問,想要引出自己下面的話,可是周華新卻說道:“看的越多,越不敢說了解,研究了一輩子,不過是摸摸皮毛而已,有很多年輕人,不懂……”
林遠知道周老喜歡哲學,而且經常把科學研究和哲**系起來,他總喜歡給人講搞科學研究的要懂一些哲學,不過現在顯然不是聽講座的時候,林遠連忙說:“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問您瞭解氣體動力學的歷史嗎?”
周華新說道:“略知一二吧,很多搞科學的人不喜歡學歷史,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林遠心想:“幸好周老說話的速度比較慢,而且兩句話之間間隔得比較長,這樣一來打斷他說話也不顯得失禮。”林遠於是又打斷他,說道:“周老,您能不能根據1895年的氣體動力學水平,把他們的研究引導岔路上去,重點是高超音速飛行器方面。”
周華新問道:“你說什麼?”
林遠解釋道:“我想用這個方法來阻延別的國家的技術發展,我知道這個工作很難,這個時代的頂尖科學家也不好騙,如果編得出了錯,他們一眼就看出來了,我可沒有這樣的本事,只好來找您了。”
周華新“哈哈”笑道:“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林遠又說道:“周老,我已經答應俄國人,要把乘波體飛行器送給他們,您看看,我們怎麼在這上面做點文章?”
周華新想了想,說道:“高速飛行器的材料都是耐高溫材料,我們還是不要把這個東西露出去,我們給他們送個模型吧。”
過了兩天,北京艦把周華新精心準備的資料送到了林遠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