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3/4 頁)
條,把酒罈子扔了進去。
俄軍的登陸船其實都是民用漁船改裝的,幹舷很低,所以酒罈子都扔了進來,船體結構和舾裝都是木頭,被汽油一燒,頓時燃起了大火,冒出的滾滾濃煙嗆得俄軍士兵連眼睛都睜不開,哪裡還有心思開槍。
俄軍士兵見到濃煙裡無數小船駛來,不知道清軍士兵有多少人,都十分害怕,也不管登陸部隊還在岸上,就想逃跑,可是他們想跑都跑不掉了,因為此時正好趕上落潮,他們的船死死地陷在柔軟的泥沙中,動彈不得。
遠處的驅逐艦看見了火光,也聽見了聲音,可是他們想要開炮卻已經來不及了,清軍既然能把燃燒瓶扔在俄軍登陸船上,兩者的距離之近可想而知,潘熾按照林遠的指示,沒有過多糾纏,見到登陸船火起,就立刻撤出了戰鬥,驅逐艦追趕不及,眼睜睜看著他們逃走。
岸邊的戰鬥很快結束了,留守的二百俄軍加上船員,共計三百餘人,一百多人被燒死,其餘跳進水中,又被凍死了不少,剩下的才被後續的小艇救起來。
林遠在給潘熾下達命令之後,又通知神仙山上的李凱:“開啟雷達,探測敵艦目標。”
這型機載雷達的工作波長在厘米級,這樣的波長在大霧和煙塵中雖然會受一定的影響,但是探測精度還是足夠的,李凱很快說道:“探測到敵艦目標,根據雷達反射面積來看,日軍和俄軍的五艘戰列艦都在我們的射程之內。”
林遠隨後命令道:“彙報射程之內的敵艦名稱。”
現代雷達可以透過所發射電磁波的極化資訊來探知目標特性,進而儲存它們的特性,為目標識別打下基礎,馬志梁不僅把機載雷達帶來了,還帶來了一套光學探測系統,光學探測能夠識別出軍艦的艦名。
光學系統和雷達系統又是相連的,這樣,探測出敵人軍艦的艦名之後,雷達就自動記錄下它的極化特徵,李凱隨後說道:“在我們射程內的有俄軍戰列艦波爾塔瓦號,日軍旗艦富士號……”
林遠隨即說道:“通知姚峰,就打小鬼子的旗艦,富士!”
富士艦此時正在海上勻速運動,舷側對準炮臺方向,雷達已經測算出了它的速度資訊,姚峰帶領部下,三炮齊射,向著富士艦即將到達的位置射去。
日俄聯軍本來以為濃霧籠罩了炮臺,大家誰也看不見誰,炮臺的守軍肯定也不可能打到他們,他們哪裡知道山上有雷達這樣的東西!就在他們一無所知的時候,炮彈就到了。
442 躲不開的炮彈
富士艦採用的是雙桅杆雙煙囪結構,主桅杆位於艦首方向的主炮塔後面,主桅杆最高處是瞭望塔,下面的位置,就是富士艦的司令塔,司令塔裡面,東鄉平八郎正默默地看著遠處炮臺上籠罩的雲霧。
東鄉平八郎的心中一片茫然,他默默地想著:“怎麼突然就升起了大霧呢,難道大霧是中國人在山上點燃火堆引起的嗎?”他不由得感到了一陣戰慄,東鄉平八郎精通中華文化,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自認為非常瞭解中國,可是最近的事情,讓他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在他的腦海裡,一個疑問始終盤旋不去:中國人怎麼在一夜之間就變得強大了呢?
就在這時,炮彈劃破空氣那尖銳的聲音在他的耳邊響起,一個念頭鑽進他的腦海裡:“中國人的炮彈來了!”儘管炮彈來襲,可是他卻沒有絲毫驚慌,因為司令塔是軍艦上防護最嚴密的地方,尤其是富士艦的司令塔,裝甲厚度高達三百六十毫米,幾乎是舷側裝甲的三倍。
“以中國人炮彈的水平,就算是直接命中司令塔,也不會對它產生什麼破壞的。”東鄉平八郎想著,但是炮彈並沒有在司令塔附近爆炸,而是後面的桅杆旁邊爆炸,後面的桅杆上是負責導航的羅經艙室。
東鄉平八郎聽見沉悶的爆炸聲還很納悶,以前從來沒有聽見過這樣的爆炸聲啊,就在此時,明亮的火球在後面桅杆邊上騰起,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東鄉平八郎眼睜睜地看著羅經艙室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化為灰燼。
緊接著,後面的桅杆咔嚓一聲折斷,重重地摔在了海里,濺起巨大的Lang花,船尾方向的艙室裡,竟然冒出了濃煙和火苗,原來,富士艦主體採用鋼鐵結構,甲板和裝甲也是如此,甲板上的木製舾裝比較少,雲爆彈並不會讓它們燃燒,可是艙室內部就不同了。
現代船舶設計,尤其是軍艦設計,都會考慮艙室的防火效能,甚至要在船體內部修建放火隔堵,制定嚴格的放火等級,艙室的生活品都要選用耐高溫材料製成,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