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3/4 頁)
遠欣喜的是:在這個時代,要修建承重能力強的路面是完全有可能的,他已經確定使用水泥加石子作為鋪路的材料,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燒製而成的,兩樣東西都很常見,燒製方法也有。
因為沒有先進的攪拌機和鋪路機,所以路鋪得一定不會快,那就需要把有限的水泥用在關鍵的地方,也就是鋼鐵廠和礦山的旁邊,借鑑新中國發展建設的經驗,林遠決定在離本溪鐵礦不遠的鞍山建立鋼鐵廠,在撫順開採煤礦。
所以林遠初步擬定從遼河口修築公路,這樣從海路運來的裝置可以直接在遼河口附近的營口港卸貨,然後透過公路運輸進入鐵路運輸,把裝置運到鐵路線上的站點,再轉換為公路運輸送到工廠和礦山。
修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就需要大量的錢,俄國人和英國人送的錢一時拿不到,那就把吉林銀元廠的銀子先拿出來,用於道路建設。
正在這時,清廷送來一封密電。
277 火藥味十足
密電上寫道:“授命林遠為欽差大臣,李經方為談判參議,與俄國商談停戰事宜。”林遠看到這份密電也不意外,伊利亞已經和他說過停戰談判就要開始了,而且國家財政已經是捉襟見肘,戰局也已經平定,停戰談判也就是水到渠成了。林遠一面命人燒製水泥修建公路,一面準備談判的事情,金錢的驅動永遠比行政的驅動更有效率,在林遠銀子的刺激下,很多人加入到公路修建中來。修路賺錢的訊息傳到了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的山東,不少人為了賺錢都漂洋過海,來到營口等地建設公路,有的人就選擇在東北定居,無意間促進了東北地區人口的增長。
談判定在海參崴進行,這是俄國遠東艦隊的所在地,俄國人這麼做也是想炫耀武力,藉此向林遠施加壓力,俄方代表格羅傑科一直對戰場上的失敗耿耿於懷,一心想在談判中給清廷使團些顏色看看。
儘管要談判,可是林遠卻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因為雙方只是處在停戰狀態,這種狀態並沒有用法律形式固化下來,俄國人隨時可能發動反攻,所以林遠精心部署了防禦兵力,然後才趕到吉林和李經方一行人會合。
從吉林出發東行,就抵達了琿春,這裡控制著中俄通道,還是被俄軍佔領著,俄國人在這裡修築了直抵烏蘇里斯克和海參崴的鐵路,在眾人的護衛下,林遠,李經方一行人登上了火車。
列車在鬱鬱蔥蔥的林海中穿行,林遠問李經方:“關於我們這次談判,上面有什麼指示嗎?”
李經方說道:“上面的意思是:讓俄國歸還這次侵略得到的地方,兩國的邊界維持《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狀況。”
林遠問道:“上面沒有廢除這兩個條約的意思?”李經方說道:“那些不過是蠻荒之地,就算是讓給俄國人也沒什麼關係。”
林遠點點頭,沒有說話,火車終於抵達了俄國遠東艦隊所在地——海參崴。
一行人下了火車,俄國首席談判代表格羅傑科就帶人在站外迎接,簡答寒暄幾句,剛剛走進海軍基地,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李經方被嚇得“誒喲”一聲,正趕上腳下是一處臺階,一腳踩空,打了個趔趄,官帽從腦袋上掉下去,咕咕嚕嚕地滾出去好遠。
早有隨從上前撿起帽子,撣淨灰塵,給李經方帶上,格羅傑科見了,大聲笑道:“這火炮聲有什麼可怕的,我們的皇帝陛下可沒有怕炮聲的懦夫。”說完,俄國使團的人都笑了起來。
李經方見到被嘲笑,心中惱怒,可也無可奈何,只得冷笑兩聲,林遠看了看錶,已經是十二點鐘了,俄國海軍要塞都有報時炮,每天中午十二點就會鳴炮,林遠見到格羅傑科嘲笑李經方,心想:“這次談判看來火藥味很濃啊!開頭計程車氣要是被打壓下去,以後就不好辦了。”
於是林遠笑道:“我們的炮,從來都是見到敵人才放的,從來沒有自己放炮給自己壯膽的,所以李大人才驚訝了一下,不知道這個規矩是哪個懦夫訂的。”制定這個報時炮規矩的人是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他在俄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被俄國人尊稱為彼得大帝,能被稱為“大帝”的皇帝屈指可數,林遠一開口就把他罵做懦夫,格羅傑科的眉毛一下子就豎了起來。可是兩國外交不是市井無賴相鬥,哪能因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格羅傑科只得忍氣吞聲,心裡憋著勁要給清廷使團難堪。
格羅傑科小聲地對手下說道:“把一會兒會面的地點改在千里閣。”
這座閣樓建在山頂,原是清廷所建,後來海參崴被俄國搶佔,自然也就落入了俄國人手中,俄國人見到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