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地階級的剝削,生活更加困苦。”
“大宋對土地兼併的抑制是歷朝歷代最為寬鬆的,所以大宋的土地兼併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土地大量的流入特權階級手中,致使農稅逐年萎縮。”
老者看了一眼唐奕,笑道:“可是朝庭的稅收為何不見減少,反而逐年有升呢?”
唐奕答道:“那是因為商稅的收入漸豐,抵消了農稅的缺口。而且失去土地的農民一部分依附地主階級,一部分則轉嫁到工商業之中,盡一步緩解了階級矛盾。”
“而大宋不抑商,使得工商業空前發達,大大緩解了土地兼併帶來的隱患。”
老者暗暗點頭,“那另一個問題呢?”
“二是歷史遺留問題而面臨的困境造成的。”
“哦。。。。。”老者一聲輕疑。“你倒是說說是什麼問題?有哪些困境?”
唐奕搖頭一笑,“國朝是採用科舉和封蔭兩舉並行選官。因為唐末武亂天下的緣故,太祖立朝之初唯恐再走回前人老路,所以用文官制衡武將。恐皇權失控,又用士大夫制衡皇權,而官員又是職、權、俸三分而定。這種無處不在的制衡之道,致使官冗難除,職權不明,朝庭做事的人少,看戲的人多,政令難行也成必然,朝令夕改更是常態。”
大宋從立朝一直到神宗年間,官場的職權俸分離,可以說亂到了極點!官員任著兵部的職、管的卻是戶部的事兒。而領的是中書省的薪水。。。。這種看似荒唐的事情,在北宋初期卻是常態。不單軍事上“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官場一樣是“權不通職。事不通權!”
“另一個大問題是國都開封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唐應頓了一下又繼續侃侃而談
“開封地處平原之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若北方來犯,一過國境線就是一片坦途,驅兵不足千里,就能兵臨東京城下。所以,朝廷不得不續養重兵戍衛京師,幾十萬的禁軍糧餉平白的耗費在了這一地理劣勢之上。”
“而兒皇帝石敬棠把燕雲之地賣給了契丹(石敬棠認爹的時候遼國還叫契丹),大宋北地千里國境亦是無險可守,還是隻能用人去填,進一步加重了兵事的耗費。”
唐奕兩世為人,在千年後的華夏爭論最多的就是宋朝,這個華夏文明最巔峰的時代,它即是幸運的,也是最不幸的。
幸運的是,它擁有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