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記得媽媽僅僅把這本書藏起來作為“禁書”,這就使我對它從一開始就另眼相看了。這本書的藝術價值當然很高。而它的政治價值在我看來在於寫了一個反叛的平民。他反對等級觀念,從他對兩個他愛的女人的態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他是平民的英雄。他的生活倫理也富於挑戰性。我想,這大概是母親把這本書藏起來的真正原因。
霍桑的《紅字》:這本書所寫的清教徒時代的野蠻和殘酷令人震驚。它揭示了一種表面看去道貌岸然的宗教和倫理其實能夠有多麼殘忍和不近人情。人總是人,不能變成神。企望把人變成神是愚蠢的;要求普通人成為神是虛偽的。在我後來所做的婚姻和家庭的社會學研究當中,每當遇到婚外戀的問題,我總會想起和引用這本書,它提醒我們,有時道德會變成一種多麼殘忍的力量。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小說所顯示的世界是一個殘忍的互相殺戮的世界,而個人是孤立無援的。這個世界裡,人與人、人與生物之間是冷酷無情的,剩下來的只有可怕的孤獨。老人只有憑著個人的蠻勇儘自己所能去尋求渺茫的希望,最終也只能在不可抗拒的命運面前低頭。這本書對於我具有哲學的震撼力。
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格醫生》:一群俄國革命時的年輕人對時代的觀感和體驗。作者從他的角度描繪了社會生活的畫面,豐富、廣闊、生動、真實。作者的藝術觀給我印象很深:藝術在各個時代形態千差萬別,但有永遠吸引人的主題:生活,愛情,幸福。藝術本身就是生活的歡娛,它是美、愛、生命、快樂、歡欣與活力。
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年》:我不認為這是一本藝術上特別出色的小說,但是它的確是在政治上最令人震驚的一本小說。它對專制社會的描寫使我們這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人看了感到驚心動魄,作者的描寫簡直像鬼使神差一樣:老大哥,青年反性同盟,電眼,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他雖然生活在另一種社會中,但他寫的事情就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地發生。這本小說的閱讀經驗用“心驚肉跳”來形容也不為過。
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是我第一次在小說中看到對罵人話的正面使用。在讀書筆記中隨手拈來可以找到這樣的話:“到處都是他媽的偽君子。”當時,對於小說中的人物性格、觀念、語言有一種著魔般的感覺。這種閱讀經驗是從未有過的、全新的。從這本書,我瞭解到古典作品與現代作品的區別。由於它“每一頁都是驚奇和快樂的源泉”,這本書真的無愧於“小說史上罕見的奇蹟”這一評價。
也正是由於李銀河有這樣的才智,她才能把握王小波作品在文壇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才能理解王小波的行為,支援王小波的行為。
()好看的txt電子書
2,王小波的重要研究者
在王小波尚未被人認可的時候,李銀河就“叫囂”道,王小波是當今中國小說第一人,是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潛力的。李銀河這樣說,並不是因為她是王小波的老婆,而是真正鑑賞出他作品的水準。
小波死後,他的聲名遠播,已經接近家喻戶曉的地步。現在,無論是誰,都不得不承認,王小波是20世紀中國一位重要且獨特的作家。研究20世紀的中國文壇,越過王小波是令人不能容忍的。
其實,研究小波生平和作品的人已經出現了不少。這裡面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人。她就是小波的妻子李銀河。她有這樣的能力,也有一些便利條件。身為小波的妻子,李氏對小波的人生經歷瞭解得很多,其中有不少還是二人的共同經歷。另外,她本人較高的文學鑑賞能力,也使她對小波作品的把握到位、得當。因此,許多專業文學評論家都以李氏的話為標準,考察小波的作品。簡言之,李銀河在王小波作品上所做的種種評論,使她在文學評論界時隱時現,甚至成為其中的一員。
喜歡小波的人,相信有不少。每個人看了他的作品,可能各有各的感受,還會十分想相互交流。這裡筆者努力收集了李銀河對王小波作品的種種評價。看了它們,你也許會找到共鳴的感覺;也許會覺得受到了啟發。因為這兩種感覺,筆者就曾經有過。
王小波的文學觀
小波是個完全徹底的異教徒,他喜歡所有有趣的、飛揚的東西,他的文學就是想超越平淡乏味的現實生活。他特別反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真即是美”的文學理論,並且持完全相反的看法。他認為真實的不可能是美的,只有創造出來的東西和想像力的世界才可能是美的。
王小波的文字特色
小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