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有一個內心的故事,有些透過朋友之間的交流,小範圍流傳了下來;而更多的被埋在心裡,被淡忘了;淡忘的那些故事只是對大腦而言,對於心,你是不能象在電腦中刪除檔案那樣把一些記憶刪除的。所以人們的臉上常常掛著自己的故事,沉澱下來,就構成所謂氣質的東西;正是“像由心生”的寫照。個人如此,群體也是這樣;在這一點上,七十年代生人跟八十、六十年代不同,做菸草的人跟做別的行業的人不同。我們正是在這兩個人群的交叉點上,透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影子的故事情節,展現了一代不掌握話語權的人,在一個低關心度的行業所經歷的這個時代最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體驗。
二、問:為什麼叫《煙醉》?
答:煙醉是一種特殊的醉,跟醉酒、醉茶、醉氧不同,聽說大熊貓還要醉水的。那麼,煙醉雖然特殊,卻又很普遍——因為抽菸的人多,菸民大多有過這樣的經歷。另一方面,煙醉是一個很貼切的意象,就是享受的東西過頭了,反而會傷害你;“過尤不及”的道理大家很容易明白,但沒有多少人在乎。我們要講的自然是現代人在享受生活時忽略的那部分。當然,菸草的另類文化,在該書中也是一個重點在演繹,但她只是一個意象線索,真正值得我們反思的是一代人的情感、奮鬥歷程。
三、問:書中大量精美插圖是一個亮點,為什麼想到配這麼多插圖?
答:我們確實花了大量經歷創作書中的插圖,我想,這種創作方式已經接近於一部電視劇的前期準備工作了,但插圖不等於劇照,不是說,那些模特就是我們在故事中塑造的人物的標準照。我們想,這是讀圖時代,插圖首先想給讀者一個更感性的認識;另外,插圖對錶現故事環境和人物形象有很大的點睛作用。七十年代的人都有過看連環畫的經歷,連環畫能夠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我們希望有了插圖後,讀者能有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而不是更小。
四、問:書中透漏著很強的男性視角,是不是有點大男子主義?
答:眼前的這個世界,本來已經是女性的天堂了,通常的戀愛關係中那種女人對男人所說的“你到底愛不愛我?”、“你要對我、對婚姻負責啊!”的話,現在已然輪到男人來說了。在陰盛陽衰的情況下,有一點所謂大男子主義的視角,也算是為男人的情感分享提供一個通道。時尚、審美情趣的女性化傾向已經走到了極至,現在如果大家認為這本書更多的是在男性視覺說話,我倒覺得那倒是等於說這本書很小眾——男性閱讀幾乎被邊緣化——當然,那些寫女人的書,也可能是寫給男人看的,《煙醉》即使有些男性化的傾向,也不乏有女性閱讀的樂趣在裡面。
五、問:以成都為背景展開的小說近來有不少,《煙醉》的主要環境在成都,他對成都的解讀有哪些新意呢?
答:寫成都不一定是說成都本身,在開放和外來文化的衝擊融匯中,也許內陸省市更加中國一些,這是與以往寫成都的書所不同的用意;事實上《煙醉》中重要的故事環境也包括上海、重慶、杭州,甚至國外一些地方,就是想把人物放到開放的環境中活動,而主要性格和情節在一個很中國的環境中開展;這更接近現在三十歲左右人群的真實生活:範圍是國際的、主題是中國的。另一方面,我們對成都的地方人文是愛護和善意的涉及。
六、採用真實的環境名稱和真實的署名是《煙醉》的一大亮點,有哪些考慮在裡面?
答:讀者需要具有鮮活生活質感的閱讀體驗,我們也認為在小說一類的文學作品中採用真實的名稱和署名更加體現了我們在奮鬥在思考的真實生活體驗。就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故事一樣,每一個地名也肯定不是地名本身,它帶有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所留下的印象和氣質,這些構成了它的故事,這一點,每一個用心去生活的人都能體會得到,想象一下廣告是為什麼存在,就明白了——當然,要明確的是,並不是有贊助才用的實名,我們沒有接受任何贊助。文字在她植根的土地上才有生命的張力。人們對於美國的州、城市的瞭解來自好萊塢電影,對於舊上海的瞭解來自小說或電視;人們又瞭解我們現在的、身邊的城市的多少氣質和美?去花大把的錢打城市形象廣告是不會讓別人瞭解你的城市的。
七、書中主要人物是生於七十年代的一代人,對他們的刻畫主要想反映什麼?還有哪些未盡之意?
答:無論是在那一個行業,七十年代生人都在承擔中堅分子的角色,當然他們也遠沒有上升到社會精英或權貴的高度,更多的是實幹家和心靈的貴族。他們讀二三十年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