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頁)
趕快回去相助主持大局,從文宣王后手中奪回權力。我們若無法掌握京城的局勢,新王的位子也難以坐穩。”
趙觀點了點頭,站起身道:“祝公主一路順風,萬事成功。我告辭了。”一拱手,回身便往外走去。
公主望著他的背影,秀眉微蹙,說道:“慢著!”
趙觀停下步來,並不回頭,只道:“公主還有何吩咐?”
公主走上前來,凝望著趙觀,心中微覺不快,但又捨不得讓他就此離去,一時不知該說什麼。
趙觀卻沒有轉頭看她,只輕輕嘆了一口氣。
公主問道:“怎麼?”
趙觀道:“沒甚麼,我只是有些失望。”公主問道:“失望甚麼?”
趙觀轉過頭來,望著公主的臉,緩緩地道:“我原本以為你是個愛惜弟弟的好姊姊,現在才知你畢竟出身皇家貴裔,終究離不開權位這兩個字。現在小皇子即將回國登位,你就可以和那文宣王后一樣,大權在握,回王宮做你的長公主了。這不正是你想要的麼?”
公主不料他會說出這番話,臉色微變,雙眉揚起,說道:“江壇主,請你說話放尊重些!”
趙觀自嘲地笑了笑,說道:“從頭到尾,你都將我當傻子利用,我竟也被你感動,全心全意幫助你,保護你。公主殿下,我不是責怪你對我用手段心機,在你的處境下,不用手段心機就無法自保。我只怪你始終沒有拿出真心。你處心積慮期盼讓小皇子當上朝鮮王,這麼做不是為了小皇子,卻是為了你自己!”
公主怒目向他瞪視,淚水不自禁湧上眼眶。趙觀忍心移開目光,不再看她。公主良久不語,過了好一陣,才道:“你退下罷。免禮。”
趙觀見她神情莊重中帶著怨忿,眼中淚水滾動,心中一軟,說道:“彤禧,你善自珍重。我會時時念著你的。”伸出手去握了握她的手,回身離去。
公主望著他的背影,再也忍耐不住,轉過身去,眼淚奪眶而出。
?作者按:關於朝鮮國中宗駕崩之後,兩位年幼皇子在朝臣擁護下爭奪皇位之事,大體按照史實。長子仁宗繼位後一年便病逝,由弟弟明宗繼位,母文定王后掌政。朝鮮與明朝交往甚頻,本著“事大以誠”的原則對待大明,乃是與明朝最關係最親厚的屬國。因其尊崇儒家禮義,素有“小中華”之稱。大約五十年後的1592年,日本霸主織田信長的繼承人豐臣秀吉成為日本的關白,即天皇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發動了朝鮮戰爭。明神宗曾派數十萬軍隊相助朝鮮對抗倭人侵犯,這場戰爭延續了七年,直到豐臣秀吉去世才止,明、朝聯軍得到了最後的勝利,由此可見當時兩國關係之密切。明朝中期以前,朝鮮定期嚮明皇室朝貢處女和閹人、海青(一種雕,用於捕獲獵物,不易捉捕)、馬、人參、毛皮等,從中國帶回絲織品、藥材、書籍和青瓷器具。至於李彤禧公主、小皇子逃難出海等情,史書並未記載,自是出自小說家編造。?
第六部 峰迴路轉 第一百七十一章 彎刀三雄
趙觀與公主分別後,當日便上了樸老大的船,迴向中土。他心頭鬱郁,心想公主果斷多智,手段高超,這些日子來將自己玩弄於股掌之上,輕而易舉;也唯有這樣的人物,才能夠擁護十一歲的小皇子平安登上王位,掌控京城大局。他也清楚知道,小皇子一旦登基,這位長公主定將執掌大權,在朝鮮國中地位顯赫重要,不可一世;那個曾經受自己憐惜保護的可敬可愛的少女,也將在權力爭鬥中慢慢消失了。趙觀想到此處,不由得感到一陣無言的無奈和心痛。
這一路乘船回去中土,風平浪靜,樸老大與文定王后派出來的官船會合,知會大明朝廷後,便大擺陣仗,來到天津港外迎接新王回國登基。
趙觀和丁香、年海闊另坐一船,悄悄回到天津城中。年大偉見眾人一去月餘,音訊全無,直擔心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待見兒子平安回來,大喜過望,拉著兒子的手,老淚縱橫。年海闊經歷了這番艱苦折難,成熟了不少,將海上種種兇險奇遇加油添醋地說了,只將年家眾人聽得驚奇噓嘆不已。
趙觀早跟樸老大說清楚了,自己有些甚麼功勞,全數歸給年大偉。樸老大便向當地知府點名指出年大偉護衛小皇子有功,請知府代為賞賜云云。桂知府見這海盜頭子竟轉眼變成了鄰國的大將軍,哪裡敢多說一句,依照他的指示重賞年大偉,又將天津港和從天津到北京運河的航運權全數給了青幫。年大偉此後財源滾滾,自是樂得闔不攏嘴,追究首功,自是非趙觀莫屬,忙轉向幫主稟報,大力稱讚推舉江賀能幹多智,為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