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部分(第3/4 頁)
進入軍營用於狂歡。結果卻還不夠用,士兵們高呼著他們無從得到發洩,所以上百個蘇聯女人被殘忍的輪至死亡,甚至有些因為長時間經受戰爭生與死的考驗。而顯得神經脆弱計程車兵,甚至連屍體都沒有放過,結果就是第二天拉出去了兩卡車的屍體,與頭一天的哭哭啼啼的鮮活生命相比,那邊是娛樂放鬆的代價。
軍人苦嗎?巴爾克利以前不懂,現在他懂了,一場看似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命運與未來的戰爭。平均分配到每一個軍人的肩膀之上,很輕很輕,甚至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然而,就是非得要有一些人,總要把這點責任與義務,糅合著紀律與友誼,摻入到軍人的感情中來。讓你始終的不得不持續征戰下去,直到戰死沙場或者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巴爾克利看不清戰爭何時才會結束,他服役了很多個連隊。對於慘烈的第二次大戰而言,對於低階軍官和普通士兵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煉獄似的大屠殺,沒有人敢於斷言自己能一直幸運的活下去,因為眨眼的一瞬間,或許就有人在這場戰爭中死去。
“生存,在戰爭中變成了最基本的渴求,然而死亡的陰影與傷痛的可怖,始終如夢魘一般縈繞,揮之不去。試問在這樣一個悲慘的煎熬中,誰還會去顧忌道德、揣摩人性、珍惜生命?”
巴爾克利每每獨處的時候,腦海裡都會浮現起以前戰友們的話語,其中次數最多的,便是一個最終因為發瘋而被連長親手擊斃的,他大概是從入侵英國就開始服役了。攻佔基輔立下了功勞,然而卻最終敗在了久攻不下的莫斯科之役。…;
每天,都有人死去,雖然知道蘇聯人死得更多、傷得更重,然而當身邊的一個個生命變成僵硬的屍體,甚至有時候屍體、碎肉都看不到,只是一個通報或者一個數字,便代表著多少多少人戰死,在這樣兇悍的殘酷現實拷打下,不瘋掉的人沒幾個。
巴爾克利也都曾有過端著機槍,足足對著一個偶然發現的藏兵洞足足掃射了好幾分鐘,直到打完了身上所有的彈鼓,即使他知道洞裡藏著的不過是一群小孩子,可他就是覺得,這些小孩的父母親朋乃是敵人,甚至他們也都是,萬一他們身上藏有手榴彈之類的,一樣會致命,所以,自己必須消滅一切敵人,一切出現在視野裡的兩條腿的動物。
當殺戮成為習慣,當死亡成為常態,巴爾克利也逐漸從當初的狂熱變成了如今的心如止水,他知道自己的殺孽太重,上帝永永遠遠對他關上了通往天堂的大門,留給他的,始終會是一個地獄,因而他很早之前就開始不在乎,不在乎自己的身體、生命、尊嚴,一切的一切,都是無所謂,因而他非常贊成對蘇聯人嚴加迫害,尤其是那些女人,無論老幼都應該拉到軍營駐地裡,讓士兵們瘋狂發洩,把所有的憤怒與壓抑,都化為膨脹的前列腺,在猛烈無度的衝刺與叫喊聲中,希冀得到上帝的寬恕,讓靈魂也得以舒展,可最終還是會醒來,直到迎來下一批女人為止。
巴爾克利想不通,聽說亞洲那邊的盟友日本,他們的軍隊在拿下夏威夷之後,雖然也一度瘋狂無度,可它們卻最終建立起了健全的慰安婦機制,一個個專門為士兵、軍官、將領等不同階層服務的慰安所成立了,一大批的美國女人成為了日軍生理的發洩工具,可即便是在這種看似可以安全持續的“勞逸結合”,依然逃避不了日軍的獸性。
它們不過是把女人們當成了一種可以反覆使用的工具圈養起來,給予食物、給予菌檢、給予單薄的衣被,為的,僅僅是能夠持續不斷的滿足一批又一批快要被戰爭發瘋,或者生理急需得到發洩的軍人。
而德軍則不同,他們一路征戰,從波蘭到挪威,從法蘭西到英格蘭,從烏克蘭到莫斯科,一路上他們攻城掠地,所以億計的他國人民成為了他們的“奴隸”,所以百萬大軍所過之處。多無武力的女人為何物?只要時間允許,不分場合都可以肆意而為,這邊是巴爾克利覺得德軍和日軍之間的一種不同,至少。德軍更為自由、奔放和不羈。
只可惜,巴爾克利如今找不到任何一絲一毫的東西來打發自己的空虛和寂寞,以前在普通部隊裡服役的時候,累了、傷了、倦了,總之是感覺自己不好好發洩一下,這生命就沒法活下去的時候,弄來一個女人。拼命的嘿咻一宿,第二天如果她還活著,便給幾個德國馬克,如果死了,直接拖出去扔進垃圾堆裡,工兵會用工程剷車將這些屍體連同生活垃圾一起掩埋。
可是現在,作為一個滿手沾滿了鮮血,殺人經驗之豐富。幾乎可以號稱是業內精英一族的他,卻被該死的一紙命令調來守衛這個該死的荒原,望著璀璨的夜空。巴爾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