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聽見我的聲音,詫異地轉過頭來,恰好和我四目相投;正是八阿哥,胤禩。他誤會這話是對他而說,微笑著對我點點頭,我也只好禮貌地含笑答禮。表哥當然將一笑一答收入眼底,臉上頓時蒙上了陰霾。
“朕自康熙十六年始,總要來木蘭圍場秋獮。年年如此,幾成慣例。幾位年幼的阿哥們說說看,朕意欲何為呢?”皇上若有所待地看向十四歲以下的阿哥們。
“胤禎知道!”十四阿哥朗朗的童聲率先響起,“皇阿瑪是為了教胤禎獵熊。這是皇阿瑪親口對兒臣和額娘說的!”
“才不是呢,皇阿瑪要胤祥學著打獵,將來好做滿洲的巴圖魯,大將軍!”十四阿哥身邊的十三皇子胤祥立刻叫上了勁兒,瞪圓了眼睛搶著說。
“你們倆都甚有志氣,好得很。”皇上慈愛地朝兩個年紀相仿的幼子招招手,又轉向大一些的幾個孩子,“兩個小弟弟都開了口,你們做兄長的也不用畏葸,儘管說說看。”
“我們滿人從前生活在關外,沒有定居一地的習慣。有道是‘秋冬違寒,春夏避暑’,兩地移居正是遊牧狩獵民族的風俗。皇祖們都是馬上得到的天下。皇阿瑪年年行獵,是為了不忘祖宗創業的艱難。”胤俄壯著嗓子說。
“十阿哥進益不小啊,”皇上頗欣慰的樣子,“聽說你近來跟著老八,好好讀了陣子書,朕原還有些疑惑,今日看來,果然子別三日,為父的亦須刮目相看了。”
我狐疑地望過去,八阿哥彷佛沒聽出皇阿瑪的弦外之音也誇獎到自己,依然謙恭地坐於馬上。胤俄受了稱讚,難得的紅了臉,憨憨地笑著。我越來越搞不明白了,那個曾經口口聲聲把八阿哥呼作“下流胚子”的胤俄,居然會跟著他一起念起書來,而且竟在短短兩月之間有了小成!
我還未回過神來,表哥已不甘示弱:“回皇阿瑪的話,胤禟竊以為,皇阿瑪年年狩獵不僅源於我滿人古風,更為重要的是團結蒙古的勢力,加強對蒙古各部的管理和邊防。兒臣聽說,蒙古諸部多居住於高寒之地,多數人一生中從未出痘,到內地,往往會因為天熱出痘死亡。故皇阿瑪體恤臣下,特別規定,但凡已經出痘的蒙古王公才可以年年輪流進京朝見。如此一來,未曾出過痘的蒙古貴貴戚們可能終生不得覲見天顏。於是皇阿瑪選在氣候高暢、涼爽宜人的秋日來塞外狩獵,讓他們也可以扈從狩獵,真可謂天子之仁,施及宇內,兒臣聽說蒙古諸部無不歡欣感恩。”
“甚好!”皇上滿意地點頭,“胤禟自幼便聰穎,今日的思慮更是深遠縝密。假以時日,必將是我大清治世之能臣!”
“謝皇阿瑪謬讚。”表哥嘴角上揚,想必心中很是得意。我搖頭晃腦地看著他,朝他吐吐舌頭。復又看向皇輿那邊:太子殿下的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嫉妒;而皇上呢,似乎還有未盡之意,尚在沉吟。
“還有哪位阿哥有話要說麼?”皇上問。
“回皇阿瑪的話,兒臣有些許淺見。”一直不聲不響、可有可無的八阿哥胤禩清晰而堅定地回答。
“哦,你倒是說說看。”
“皇阿瑪堅持年年秋獮,是為了保持我滿洲男兒的本色,不被漢人同化。方今天下,十人中有九人為漢民,滿人入主中原,漢人的儒學經義、文采風流等等固然要學習,但也不能失了我們的根本。先代的金朝曾有女真漢化的風氣,為此,早在入關前,我太宗皇帝就告誡群臣:‘昔金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遂衰……諸王貝勒務轉相告誡,使後世無變祖宗之制’。”胤禩說道這裡,抬頭看了看皇上,康熙不置可否,臉上亦看不出表情,只是命道:“繼續說下去。”
我屏氣凝神地聽八阿哥古往今來地侃侃而談,看著他神采奕奕、躊躇滿志的樣子,全不像印象中那個靜如處子、溫潤小心的胤禩,恰恰相反,眼前的這個人意氣勃發,像草原上奔走的駿馬一般,灑脫自如。
“兒臣還以為,傳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方今我大清入主中原多年,南方吳逆亦已剿平,正所謂四海清晏。八旗中難免有驕縱之氣滋生,此時皇阿瑪領著親貴們秋狩,可以防止將士們懈怠,也算是一種軍備了。”
“哦,軍備?難道我大清還會大起干戈麼?”
“回皇阿瑪,兒臣以為漠西蒙古,尤其是準噶爾的噶爾丹蠢蠢欲動,正是眼下的西北大患。”
“好,好,很好!”皇上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又道“胤禩此言深合朕意。想不到你一向寡言,今日竟一鳴驚人。朕原以為年幼的皇兒們還難有遠見,今日一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