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和牆壁衛生紙一樣白,但是白白又清秀的樣子總比膚色暗黃要來的好看。從去年暑假以來,蘇夏一直堅持著每天喝牛奶,多喝水,還有注意防曬,但是卻不塗抹任何的護膚品,一年四季都是一瓶大寶或者鬱美淨解決面板問題。
牛奶不必要脫脂的,對於青少年來說,純脂牛奶更營養好吸收,而且只要注意多運動,是不會發胖的。而不塗
19、新書得見 。。。
抹任何防曬或者護膚品,則是蘇夏的經驗之談。從小不折騰自己的面板,面板會一直很好,直到衰老。但是如果年輕的時候就用一些瓶瓶罐罐的,面板用習慣了,自身的復原能力和免疫力就會變差,面板狀況會越來越糟糕。
長髮紮成一束馬尾,臉龐白皙,五官清晰而有神采,身材稍稍有點圓潤,就是蘇夏如今的樣子。一年前那個圓圓胖胖,臉蛋上還總飄著兩團紅暈的小女生已經徹底蛻變成一位少女了。蘇夏很滿意自己現在的樣子——就是身上還是稍顯圓潤了一點。不過她也沒準備刻意的去減肥,等到長個子的時候,四肢的贅肉會自動消去一些的。
三月中旬的時候,蘇夏收到了出版社寄來的包裹。裡面是自己的樣書十本,以及稿費已經匯過來的匯款單一張。四月初的時候,A市新華書店終於有了春季出版的書上檔。蘇夏在裡面搜尋了好久,都沒找到自己的《初戀這件小事》。她遠以為是出版的冊數少,出版社鋪貨沒鋪到這裡,但是一個星期後再去看的時候,竟然驚喜的在新書推薦區看到了自己的實體書!
實體書的外包裝和出版社給自己發來的樣圖一模一樣,扉頁上是出版社主編寫的寄語,希望此書獲得更多讀者共鳴,希望銷量飄紅之類的話。其中有一句點評讓蘇夏深受觸動:本書作者尚屬稚齡,文筆稚嫩,故事略顯理想化。但是,我卻從中捕捉到了許多細微之處,與這個社會息息相關、互相映照。如果這些情節,或者說是細節是作者故意為之的話,那我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這個小作者的社會嗅覺敏銳到了可怕的地步。
主編的話讓蘇夏又喜又憂。喜的是,編輯真的知道她在文中描寫的那麼多細節的現實影照,她的刻畫和隱喻的功力被人瞭解和指出,說明她的寫作功力也不是那麼差,可以繼續創作第二本書了。憂的卻是,編輯的評語太中肯,沒有過多的褒獎,也沒有過多的貶謫,讓蘇夏看不清自己是不是被出版社給承認了。
到五月底的時候,98年第一季度售書排行榜出爐了。這時候網路世界還不發達,紙質媒體蘇夏也只能接觸到Z省以內和國家的幾份重要報刊的,她無法得知其他省市的書籍售賣情況,但是隻出A市新華書店的售書榜單上就可以得知,她的書賣的還不算差。
雖然已經有了十本樣書,蘇夏還是從新華書店又買了一本做紀念。在跟書店工作的阿姨們攀談的時候,蘇夏瞭解到《初戀這件小事》一開始賣的並不算好,但是從上個月起出售量突然大了起來。書店原本只進了一百本書,結果是最初一個月賣了不過十幾本,到上個月月末的十天,剩下的九十本兩三天就賣光
19、新書得見 。。。
了,買書的大多是比蘇夏大的初中生高中生,偶爾也有工作了也的人來光顧。
六月初的時候,蘇夏又收到了一封信。出版社的編輯告訴她,第一版的三萬本已經全部售完,出版社準備加印一版,版稅還是百分之八。蘇夏算了一算兩版版稅後的自己所得,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也成為了萬元戶了。
在欣喜的同時,她又開始準備了第二本小說的寫作。因為《初戀這件小事》中賦予她的回憶太多,蘇夏竟不知道第二部如何去動筆了。出版社的編輯建議她,第一本小說很成功,她繼續寫一個第二部,描寫主角上大學或者是工作後的經歷也不錯。蘇夏給拒絕了,再去敘述那個故事,她已經想不出來要如何接著寫了。那本書的成功,一半歸功於她對現在社會的認識,另一半則歸功於她在寫那本書的時候,距離重生時間最短,心中腦中的遺憾希望最多,感情最充沛。在腦中靈感最多的時候去隨性而寫,出來的東西都不會太差。
初一匆匆而過,蘇夏又放了暑假。偶然一次去租書店閒逛的經歷,讓她看到了黃易先生的新作《尋秦記》。這部剛剛完結了的,足足連載了幾十本單行本的小說勾起了蘇夏的興趣,在前世她是隻看過電視劇,沒有看過原版小說來著。後來又選好了幾本散文,蘇夏一起向租書店老闆要求借書的時候,竟然被租書店老闆告知,這套尋秦記實在是太火了,租書店就算進了三整套,每天排隊要來借書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