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抱著新書傻笑著,站在郵局門口發呆了十幾分鍾,把包裹不小心拿歪的時候,蘇夏才發現隨著這十本樣書一起來的,不僅有郵局的匯款單,是給她新書的稿費。發票,甚至還有幾封信件。
一封信件是出版社給她的,說是《亂城》經過王文起先生的大力推薦,主編們的一致認可,出版社的高層決定改變原先首印十萬冊的想法,改為首印三十萬冊,將在全國各大書店鋪貨。隨郵件包括寄去追加稿費的發表,稿費已經順利打到了蘇夏的存摺上,讓她去查收。
還有一封信讓蘇夏受寵若驚,是王文起先生寫給她的。信不長,只有幾百字左右。但是卻對她鼓勵了幾句,希望她能夠保持現在的水準,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作品來,並且允諾她:如果在文學創作上有什麼不通的地方,可以隨時去信問他研究討論。不過,王老先生還說,蘇夏現在還小,未來人生還很長,希望她珍惜自己愛護羽毛,不要張揚的做人,低調也是一種福。
王老先生的這封信,讓蘇夏看了又看,足足看了好幾遍。對於王文起先生的鼓勵,她受寵若驚,對於王先生的建議,她當然會聽從。實話說,蘇夏非常感激,因為換做一般的青少年來說,能夠年少就出名,心態肯定會跟同階段的少年們不一樣。太張揚肆意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是一種福。
蘇夏很認同往老先生的想法,先不說蘇夏本身就不太喜歡高調,光是張揚肆意引來的那些注視和非議,就讓她受不了。雖然高調的人自在的活著也是一種肆意,但是每個人的選擇和喜好不同,蘇夏自己跟王老先生一樣,是喜歡低調做人的。
剩下的最後一封信,卻是南方電視臺寄來的。說是找不到她的聯絡地址和聯絡方式,所以拜託出版社轉交了。出版社在和蘇夏簽約的時候,蘇夏曾經特意囑咐過他們,因為自己還小,還在上學,所以出版社為新書做宣傳的時候,最好不要炒作她的真實身份。
雖然她沒有用筆名,在書上署的名字也是蘇夏,但是這個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別人就算知道有個小作者也叫蘇夏,也是不會把她跟那個作者聯絡起來的。而Z省雖然前段時間炒作過她捐款的事情,也讓很多人知道她是個小作者的事情。但是當時因為《初戀這件小事》的影響力不大,或者是因為側重點不同,報紙媒體關注的重點主要放在她的年齡,學校,以及學習成績上,對於她出版過的作品,則是一筆帶過,有些報紙甚至只標出了捐款資金是她的稿費所得,而沒有提書名。
所以雖然不少人知道蘇夏出版過作品,但是卻很少人知道這個蘇夏就是那個蘇夏。整個中國大的很,出版過書的作者又多的很,她在其中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唯一的賣點就是她的年紀。蘇夏原本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根本沒有為自己想過一個筆名。但是,誰能知道她受到王文起老先生的關注了呢!
王文起老先生基於中國文壇,簡直就是元老中的元老,大腕中的大腕這一種的存在。雖然他自己本人只說自己是個“寫書的,畫畫的。”但是他在中國文壇第一人的地位,卻是二十年來沒有人動搖過了,特別是在民國時期那一批大文豪差不多死完了的現在。有了王文起先生的關注,不論她是誰,不論她寫了什麼出版了什麼,那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蘇夏可以想象,在不久遠的未來,會有無數家媒體炒作她,捧紅她,將王文起老先生與她拉在一起。到時候就是遇到媒體蜂擁而至,她的名字一夜之間為全國人民所熟知,都不足為奇。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王老先生會特意給她寫一封信,讓她“戒驕戒躁,低調行事”的原因了。
相比王老先生比誰都明白“捧殺”這兩個字的含義吧,王老先生是真的愛惜她,才會對她如此關懷。
南方電視臺在信中沒有多說廢話,直接點名希望做一期專訪來採訪蘇夏,內容包含她的成長,學習,寫作,以及與王文起老先生的緣分等等。而且南方電視臺最近還在做一系列的節目,評論中國先行的教育體制,到時候會請各式各樣的學生,學習好的,學習不好的,天才或者庸才等等,希望蘇夏也能夠參加。還說如果她要在未來舉辦籤售會,希望自己是獨家報道的媒體,並且出具了一份初步的合約條款,蘇夏出席他們的節目,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信件的措辭口吻非常的客氣,很公式化,如果是普通的人,見到電視臺給他們的來函,恐怕早就樂暈了頭了。但是蘇夏卻從信中看出了點不同的東西來。電視臺很明顯是在得知王文起老先生給蘇夏新書作序的訊息之後,才給她寫了這封邀請信的。信中對王老先生倍加推崇,一副蘇夏應該在錄播場合應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