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得惋惜不已,出版社的事業確實是她喜歡做又比較熟悉的,可惜……
王爺爺也覺得有些可惜,但也安慰蘇夏:既然那位華僑用了拖字訣,那就是看上了那一百八十萬,不想賣父親老部下這個人情了。命中有時終須有,既然這事不成,那就集中精力找其他的機會,不要一直在這上面浪費精力了。
誰知道霍錦文突然問了蘇夏一句:“那出版社是不是叫做春江文化?”
蘇夏愣了下,然後點頭。霍錦文卻突然笑了起來,對蘇夏溫言道:“我說怎麼這件事聽起來有些熟悉,看來是巧了,我就是你口中的那個漫天撒錢的大金主。”
蘇夏愣住了。卻聽霍錦文又道:“那位海外華僑確實是想要將自己父親在國內的生意全部解決掉的,其中有一家藥廠,一家出版社,印刷廠,一塊土地的經營權,還有些其他的生意。我主要是看中了那家藥廠和土地,本來是隻想買這兩樣的,後來又聽說那人還有一家出版社,做的也是蒸蒸日上的。我對出版這一行的生意也有幾分興趣,而且我不知道你就簽在那裡,還想著收購之後讓你簽過來,在咱們自家的公司裡,你能更自由點,待遇也好些,所以才提出一口收購那位華僑的在國內的全部資產,我跟那華僑談的價錢也是全部加在一起的價錢——這樣一想,那位華僑想必也不是太薄情薄意的。他可能有惦念著自己父親和朋友的交情,轉給你和劉主編出版社的意思,但又擔心拒絕了我,讓整體收購價格下降,或者是出其他的什麼變故,所以才拖下去了。”
王爺爺大笑了兩聲,說:“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們倆做生意竟然也能做到一塊兒去!”又罵霍錦文:“既然知道夏夏要買那家出版社,你還不快點讓出來!”
蘇夏忙道:“不用不用!我和劉主編一開始擔心的也是出版社突然換了老闆,對我們這些作者的合約,還有留下的老職工不好,所以才起意要自己當老闆的。現在知道了是……你要收購,那我就放心多了。我做生意可以找其他的門路,不急於這一時的。”
霍錦文卻搖頭笑道:“既然知道了另一家賣家是你,我怎麼可能再要這家出版社?你不用為我想,公司生意鋪的大,不在乎這一家兩家出版社的交易。再說,我買來也只是試著經營玩一玩,不比你,是真的想做份事業來的,我能不支援麼?怎麼樣,你手頭有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我援助一些麼?”
蘇夏搖搖頭,說:“股市裡的一些錢套現,加上我一部書被改編成電影的版權費,足夠了。我也不是全吃下來,是和劉主編合作的,他四成股份,我佔六成。”
霍錦文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接下來的幾天內,他又幫著蘇夏快速約見了那位海外華僑的代理律師,敲定了這筆生意,並且去了工商局重新註冊,修改了股份分配書。短短几天內,蘇夏已經從一個無產階級變為手下有著幾百個職工的小老闆了。霍錦文行事的睿智風度,讓劉主編同樣讚不絕口,對著蘇夏誇了好幾通她這位親戚家的“哥哥”有本事,如果蘇夏早日請他出馬,興許事情也早就搞定了。蘇夏聽的開心,也沒跟劉主編點明霍錦文的身份,讓他就這樣誤會著。
《天衍》仍然在烏托邦連載著,火爆程度一日趕似一日,不僅紅遍了整個網路,許多家實體報紙雜誌上也有刊登過關於這本書的報道,雖然刊登的主題多是“論通俗文學的新品種:快餐式文學?”或者是“網路連載:小說發表新途徑”之類的討論式報道,也引起過不少人的爭論,但是確實說明,這本書火了。
火的不僅僅的書,還有其中的人物。縱觀正本《天衍》,到現在為止出場人物六十五人,男主角戲份最多,但是很稀奇的,最受讀者歡迎的人竟然不是冷酷強悍的男主角,而是一位出場次數不多的男配角。這位男配角是蘇夏偶然一時興起創造出來的產物,為人冷靜理智,面上笑的如同三月花開,君子謙謙溫潤如玉的,私下卻腹黑的緊。讀者們都說這配角看起來比主角有血有肉多了,一致強烈要求加戲——許多讀者原先看書的時候唸叨著這是一篇未完結的作品,不能跳坑不能跳坑。現在卻找到了連載文章的好處,那就是跟那些邊拍邊播的美劇一樣,是可以隨著觀眾的口味隨時調整內容和劇情變化的。
評論區又要快被這樣的帖子給擠爆了,蘇夏卻陷入了兩難之中:這角色的誕生確實是個巧合,在現實中是有參照物的。本來只是想讓他打打醬油,緩解一下自己內心焦灼的情緒的,沒想到卻引發瞭如此多的連帶效應。現在再給這個角色增加戲份,卻是讓蘇夏覺得揪心了,她擔心自己越寫投入感情越多,最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