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第3/4 頁)
料之內,這跟趙昚,根本沒有太大的聯絡。
當然這種心思,百官最多也就只敢在心中想想,卻絕不敢說出口的。
趙鼎胡銓張浚史浩等人是最能確定這一點的。早在宋軍北上之時,他們就曾好奇,為何當日被秦天德秘密從成都調往採石磯,一戰成名的虞允文會被留在成都府。
他們曾經詢問過秦天德,但秦天德總是笑而不語,直至吐蕃入侵,彭山大捷,他們終於能夠肯定,虞允文此人,根本就是秦天德留下來防範吐蕃的!
可如今。。。
想到這裡,大部分人都將目光轉移到了最前方的秦天德身上,以秦天德的性格,絕不會這麼忍氣吞聲,坐視自己被人無視,尤其是無視之人還是他一手提拔之人。
如同他們所料,當張麒話音落下後,秦天德爆發了。
“大膽張麒,竟敢口出狂言!我大宋如今只是北上,助金國平定內亂,何時有過北伐之說!官家明鑑,宋金和平已久,雖其中有過波瀾,但絕不影響宋金兩國之間的友誼。何況我大宋乃是禮儀之邦,正義之師,怎可趁著金國內亂行那卑鄙之事?
御史中丞張麒,本國師今日暫不追究你的口誤,若是再有下次,挑撥我大宋與金國之間的關係,本國師定不輕饒!”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哪怕雙方在私底下已經打得不可開交,但面上的一層薄的一口氣就能吹破的薄膜,是否被挑破,依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即便宋朝官員都已經看出了此次對金用兵的意圖,而金人知道宋軍就是在趁亂收復領土,只要大宋朝廷不挑破,那麼雙方還可以保持暫時的平靜。
對於張麒的“背叛”,秦天德其實早有準備,事實上,張麒若不主動這麼做,他也會想辦法令張麒這麼做的。
說得不好聽一點,樹倒猢猻散。他把趙昚得罪的那麼狠,他將來一走,那些曾經替他辦事的人該如何收場?尤其是這些人都是國之棟樑!
他要為這些人謀劃將來的出路,從周必大、陸游等人接連出知地方,就已經真正開始了。
秦天德的訓斥,令得張麒不敢開口頂撞,而趙昚也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看著秦天德,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
第六一四章 胡字第二家——吐蕃
其實對於張麒的提議,讓吐蕃用銀兩來贖回俘虜,並且賠款納貢這些,秦天德心底還是較為滿意的,尤其是滿朝文武沒有像以往那般用什麼禮儀之邦、以德服天下之類的廢話來阻撓,更讓他心中寬慰。
這麼多年來,朝廷終於放下了那在國與國之間一錢不值的面子,這不能不算是一大進步。
只不過張麒不瞭解他的計劃,註定了他想要透過此事名留青史的念頭難以實現。
“回稟官家,官家不需要再為吐蕃使節抵達臨安一事費神了,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到達臨安,臣已派人在中途截殺了!”
什麼!
秦天德的這一句話,不僅令得百官震驚,就是一直笑容不改的趙昚都臉色大變。
派人截殺他國使節,而且事前不奏明皇帝,這是何等的膽大妄為,何等的目無君上?
何苦呢,你這是何苦呢?難道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要爭這一口氣,在朝中樹立你國師攝政輔國的形象?
趙鼎胡銓等人心中暗歎之餘,不由得大罵秦天德不識好歹,在這種情形下,居然還要挑釁趙昚帝威,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片刻驚愕後,趙昚的表情恢復了正常:“秦天德,你很好!”
趙昚話語中的冰冷,令得百官噤聲,但秦天德卻像是聽不出來的似的,一抱拳:“謝官家稱讚。臣還有一事啟奏官家,臣認為殺胡令的範圍應當擴大,除了契丹人外,還應包括吐蕃人!
吐蕃犯我邊疆,殺我百姓辱我婦女,塗炭生靈,不殺不足以。。。”
“等一下!”趙昚突然開口打斷了秦天德的話頭,“國師的意思是說,那俘虜的數萬吐蕃將士,全部都應當被殺麼?”
侵宋的兩路吐蕃大軍,以及隨後被虞允文擊敗的吐蕃援軍,除了丟下四五萬具屍體外,共計有將近十萬的俘虜,按照秦天德的意思,這十萬俘虜都要被殺,這怎能讓深受儒家理念教導多年的宋人接受?
面對議論紛紛的群臣,趙昚直視著秦天德,等待他的回答。
秦天德也不猶豫,徑自開口道:“官家英明,臣的確是這個意思。”
“秦大人還請三思!”趙鼎再也忍不下去了,“秦大人可知白人屠否?大人此舉恐有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