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3/4 頁)
事蔣芾突然跳了出來,對秦天德大加指責。
看到趙昚之前給蔣芾打了個眼色,秦天德上前兩步來到蔣芾對面,一把揪住其衣領:“你算個什麼東西,也敢直呼本國師名諱!你再叫一聲試試,本國師定讓你知道老子雖然老了,可是老子的拳頭還沒老!”
趙昚沒有開口阻止,蔣芾的性格本就不是那種欺軟怕硬的,當即就要開口,趙鼎擔心秦天德在朝堂上大打出手,連忙出面勸說道:“國師大人手下留情,蔣大人也是心繫社稷,一時著急才會口不擇言,還請國師大人見諒。”
“哼!”秦天德給了趙鼎這個面子,手中用力一推,蔣芾就已經踉踉蹌蹌的倒退入群臣之中。不過眾人還是發覺到了秦天德如今的色厲內荏,放在幾年之前,秦天德絕對不會跟蔣芾這麼多廢話,拳頭早就上了。
“秦大人認為應遷都燕京,不知除了防範北方的威脅外,可還有其他緣由?大人可知燕京距離南方富庶之地遙遠等弊端?”
秦天德自然明白趙鼎的意思,就是為了讓自己將主張遷都燕京的理由詳盡說出。
自秦始,一直延續到宋朝,各個統一的朝代,國都基本上都以咸陽、長安、洛陽、開封為主,因為這些地方地處中部,方便朝廷對全國的掌控。
如果定都燕京,由於距離遙遠,朝廷對南方的掌控力度必然變弱,而南方已經成為大宋的最為繁華的區域,是每年稅收錢糧的重要來源,絕對不能放鬆掌控力度。
因此秦天德提出,重修大運河,開濟州河,從山東任城至須城安山;開會通河,從安山西南開渠,由壽張西北至臨清,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燕京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
如此一來,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南方每年的錢糧稅賦可以輕鬆運至燕京,朝廷對南方的掌控力度也不會減弱。
除此之外,由於北方處於百廢待興的局面,修築燕京城以及開鑿河段,也起到了以工代賑的效果,可以最大程度的安撫百姓,賑濟百姓。
對於秦天德的解釋,朝中官員不置可否,不過趙昚在秦天德話音落下後,淡淡的反問道:“看樣子國師計劃此事久矣,不過若是朕不同意呢?”
第六二四章 辭官換遷都
“看樣子,國師計劃遷都燕京之事久矣,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不過若是朕不同意呢?”
秦天德早就料到了趙昚的反應,他微微躬身,抱拳道:“請官家三思,臣的決定,向來都是以大宋的江山社稷考慮,從未考慮過自身安危,以官家的聖明,自當能夠明白其中的緣由,莫要讓臣失望。”
這些話,雖然依舊顯得有些狂妄,不過朝中官員,不論是敵視秦天德的,還是趙鼎胡銓那樣跟秦天德有聯絡的,都不能不承認這一點。
都不是瞎子,大宋能有今日究竟要歸根於何人,朝中大部分官員心知肚明。
邊境地區四大宣撫使是誰堅持主張設立的;散漫的軍紀是誰一力堅持整頓的;直插金人遼東半島起到奇兵效果的兩支海軍又是怎麼組建的;吐蕃又是怎麼被打的賠款割地求和;西夏與金國為何連連敗在宋軍手下;令天下各國聞風喪膽的宋軍火器營的那些火器是怎麼研製出來的。。。
雖然秦天德從未自我標榜過什麼,不過只要想一想宋朝自從趙構退位後的一系列變化,就不難得之,哪怕是如今英明威武的皇帝趙昚,當年能夠即位,也是秦天德一手操辦的。
所以雖然不明白秦天德為何堅持要遷都燕京,不過百官沒有再開口質疑,即便是參政知事蔣芾,也因為沒有得到趙昚的示意,而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趙昚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思索秦天德剛才的話,不過當他再次開口的時候,朝中官員就知道,今日之事恐怕難以善了。
“按照秦卿家這麼說,你這個國師,比朕這個皇帝更替江山社稷操心了?朕若是執意不準,莫非你還能以死明志?”
秦天德臉上的肌肉,以旁邊幾人能夠看到的速度跳動了幾下,猛地挺起腰板,昂首看向高高在上的趙昚:“官家,若你還心中對太上皇還有孝心,就應當遵循太上皇當年旨意。
雖然如今官家日漸成熟,已經顯示出了帝王風範,但臣乃是太上皇當年欽點的攝政輔國大之人,更是有權判斷官家是否合適親政!
臣一直以為官家已經能夠繼承太上皇開創的大好局面,因此這些年逐步將朝權交還官家,但官家若是令臣失望的話,那麼臣不介意再度謹遵太上皇旨意,替官家主持朝政,除非官家已經將太上皇之命拋諸腦後,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