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第一版)。這是她在2006年11月10日贈給我的。
周小燕心中最大的願望,卻是要排出一部真正屬於中國的歌劇。1988年,70歲的周小燕創辦了周小燕歌劇中心,並出任藝術總監。周小燕歌劇中心排演的第一齣歌劇《弄臣》就大獲成功。在《夜鶯的詠歎》中,周小燕說:“我活著總感到有事做,我這一生多麼想排出一部能在世界藝林中站住腳的歌劇,我做夢都在排中國歌劇。”
周小燕排演歌劇,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創造良好的演出條件,留住中國優秀的音樂人才。這也體現了周小燕對自己的學生們的殷殷情愫。而學生們也始終對她抱有深深的感恩之情。正如她的學生廖昌永經常演唱的那首歌《老師,我總是想起你》:“想起了你,想起你親切的面容,想起你和藹的話語,啊!從心裡默默地向你敬意,向你致意!”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茶界泰斗張天福
種茶、知茶、品茶,是不是一門藝術?我認為是,因為在中國的文化中,茶可不是一般的飲品,中國人愛茶之情很深,早已將飲茶之道上升為藝術的境界。
2007年春節剛過,我和我的家人乘火車,從廈門來到武夷山。車行一整夜,幾乎都在山中穿行,人稱福建七山二水一分田,此言信然。而武夷山更是以山水著稱,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評價是,武夷山的自然風光獨樹一幟,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稱於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襯著清澈的河水,構成一幅奇妙秀美的傑出景觀。
我們的目的地就是九曲溪。坐在竹筏之上,漂流於水秀山清之間,令人心曠神怡。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西部茂密的森林之中,水量充沛,水質清澈,山岩深切,水勢縈迴。據導遊說,九曲溪兩岸分佈著36座奇峰、99塊秀巖,尤其是滿山滿巖滿谷滿壑都長著翠綠蔥蘢的植被,人稱“石頭上長樹”,風景奇美,讓人目眩神移。武夷山的“石頭上長樹”可不得了,因為舉世聞名的武夷山岩茶,就採自於石頭上長的樹。
武夷山岩茶,又被人們稱為烏龍茶,就產自武夷山的巖隙之間。這裡溼度大,巖質疏鬆,且富含有機物和礦物質,非常適合茶樹生長。據說,最好的巖茶,都生產在巖凹、石隙、石縫等天然形成的“盆缽”裡。而著名的“大紅袍”母樹,生長於天心岩九龍窠巖壁間,目前僅有6棵,所產茶葉,是公認的巖茶之冠,近幾年已經限制採葉製茶。
這次武夷之行,我還得到了一個關於茶葉的有趣知識。原來,茶葉可根據是否發酵,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等種類,而綠茶是不發酵的,紅茶是半發酵的,普洱茶是全發酵的。茶葉經過發酵,對胃刺激小,有助於消化。過去我不喝茶,近來我也喝一些普洱茶,不是因為追求時髦,主要還是由於胃的關係。根據發酵的程度,茶葉的英語譯法也有不同,像綠茶,就被譯成Green tea,而紅茶被譯成black tea,至於普洱茶,發酵程度超過紅茶,比black還black,稱作黑茶,該怎麼譯呢?譯成dark tea。
談到這些知識時,一個老人的名字常常被介紹者掛在嘴邊。這位名叫張天福的老人,被介紹者稱為“茶界泰斗”,甚至“當代茶聖”,是《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所列當代十大茶葉專家中唯一健在者。我瞭解到,出生於1910年的張天福老人,在種茶、品茶、評茶、傳播茶文化等眾多領域,都堪稱大師。他參加評茶活動,必帶電子秤、茶具、秒錶、筆等工具,一絲不苟。而一些重大評茶活動,或者在評茶活動中遇到難題了,都會請他一錘定音。據說,在他的家裡,有一個櫃子,內藏近年來全國各地120多種茶王樣品,其中就包括由他主拍的500克60萬元的鐵觀音茶王。
我對張天福老人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沒有時間專程拜訪,我便託人向他索取簽名書。春節之後,我回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了簽名本的《茶界泰斗張天福畫傳》(林光華編著,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中國最“富有”的畫家侯一民夫婦
張子揚是中央電視臺著名製片人,曾導演過多臺春節及元旦文藝晚會並獲獎,曾8次赴西藏並拍攝過有關西藏的紀錄片,曾組織創辦過《人與自然》、《環球》、《正大綜藝》等廣受歡迎的欄目,同時他還是一位勤奮的作家、學者,出版過多種研究專著、報告文學、散文集、詩集等。陳列在我書架上的張子揚簽名書不下於10本,真可謂是多產作家了。
有一天,張子揚對我說:“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