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意由娘和蓮姨打理。奶奶唐敏今年五十七,太后的親妹妹,人很和善,此時正在金陵陪伴懷孕的大姐。
二哥木思軒在爹去世後已經襲得了爵位,是個名副其實的侯爺了。但他說這個爵位沒什麼大不了的,天底下多的是,而媛兒則很可能會進宮做太子妃。
木思媛說,她才不想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還說要像姑姑一樣與自己喜愛的人相守,當年姑姑為了姑父連皇后之位都拋棄了。
我便問究竟是怎麼回事,怎麼會連皇后之位都不要?
木思媛說,這要從太后說起。太后不太受先帝寵愛,一生只生育了一位公主。當今聖上是先帝長子,其生母為當時的徐淑妃,她產後血崩而亡。先帝僅立其為康王,並無意立為嗣。太后將康王視為己子,撫養其長大。盛元八年,康王六歲時,宮中備受恩寵的劉貴妃誕下一子,即瑞王明晟。(越聽越覺得不對,這宋朝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先帝一度欲立瑞王為太子,但均被外曾祖父和一班大臣阻止。他們說,立皇嗣應該立嫡立長,瑞王僅為皇三子,不可為嗣。盛元十二年冬,康王終於被立為太子。劉貴妃很不甘心,她意欲加害太子,幸被太后識破。先帝得知此事後將劉貴妃打入冷宮。劉貴妃父親在軍中很有勢力,見女兒被貶,意欲謀反,被現任皇后馮儀之父馮舜用計除去。憲宗便將當時年僅十歲的馮儀賜給十一歲的太子做了良娣。盛元十八年五月,先帝駕崩,廟號憲宗。十六歲的太子登基,馮良娣被立為貴妃。皇上認為自己能夠登基為帝多虧唐、馮、徐三家,欲對三家大肆封賞。但當時外曾祖父已經去世,唐家僅剩太后和奶奶二人。太后說,她已經不奢求什麼了,若真的要封賞就封賞木家吧。皇上便封了奶奶為一品榮貴夫人,又欲將爺爺的靜海侯加封為靜海公。但被爺爺拒絕。爺爺說:“微臣並無寸功不敢受賞,恐遭天下非議。”皇上非常讚賞,嘆道:“有父如此,其女品格必高。”他有意將皇后之位留給姑姑木錦,那年姑姑才九歲。次年,改元奉賢。奉賢三年四月,皇上納了位胡人女子為德妃,遭到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據說當時金鑾殿上撞死的大臣就有好幾位。不久後,從各地趕來的數千士子聚集在正陽門前,要求處死德妃。百般無奈下,太后將德妃鴆殺。天下為此事議論紛紛。當時皇上為平息言論,下了禁口令。此後再無人敢談論此事,就連史書中也隱去了她名諱,僅以德妃相稱。木思媛停頓了下,說她在這裡說的,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德妃之事雖然平息了,但姑姑卻從此寒了心。她說,德妃本無過,卻讓她含冤而死,這帝王之家最是無情。她去找太后,說自己相貌醜陋、資質愚鈍,不足以配人君,請求不要入宮。太后不準,說是皇后之位本來就是為她留的,及笄後她必須入宮。十四歲那年,姑姑遇到了姑父葉夙言,毅然跟他私奔。姑姑入宮之事就此作罷,但葉家卻因此事受到了嚴厲處罰,不僅被奪去安國公的爵位,還被罰沒在錢莊的所有存銀。後來,已育有皇長子的馮貴妃被立為皇后,其子明熙被立為太子。
原來那個什麼初曉的姓葉,“葉初曉”這名字雖然好聽,但人就窩囊點了,連以前的我都打不過,我想他多半瘦得像根豆芽菜似的,呵呵。
木思軒說,“有其母必有其女”,姑姑她其實是跟奶奶學的。奶奶唐敏月下奔情郎的故事被演義成無數版本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當年奶奶身為高宗皇帝首輔唐相次女,(奇*書*網。整*理*提*供)太子妃唯一的妹妹,求親的王公大臣幾乎踏破門檻,但奶奶一個都看不上。有一年,在皇宮的宴會上,奶奶對爺爺一見傾心,又打聽到爺爺尚未成親,當晚就夜奔了。爺爺和奶奶一輩子都很恩愛。如果不是爹去世給爺爺造成巨大打擊,爺爺應該還能活更久。
“我們家原來有過這樣的風流韻事。家裡還有其他人嗎?感覺人丁有點稀少。不知道我們爹是否納了妾?”
“怎麼會有?”他們有點訝異。
“古代男人不是都三妻四妾嗎?”我覺得很奇怪。
“古代男人的確是如此,但現在不是了。太祖皇帝立下的婚配製度是:天子一後四妃,諸王一妃二孺人,其他男子一律一妻,嚴禁□、養外室,違制者嚴懲不怠。”木思軒說道。
“太祖皇帝當年確實規定了一夫只可娶一妻,並且查封了全國的妓院青樓。但皇位傳到他兒子高宗手裡後,這制度又有了變化。高宗說太祖自己做聖人也就算了,還想要全天下男人都陪他一起做聖人,便解了這煙花行業的禁。自那以後,天下的青樓歌坊興旺起來。很多男人放著家裡的妻室不管,成天在外面沾花惹草,有的在外面養女人,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