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故事新編》,可讀性與藝術性兼具,是霍宗棠在前世比較欣賞的作品集。他的大規模閱讀計劃,就從這本書開始。
《故事新編》,除“序言“外,共收《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出關》、《非攻》、《起死》八篇。
其中《補天》一篇,是對上古神話女媧“摶黃土作人“與“煉石補天“的再敘述,在這一再敘述過程中,魯迅運用當代技法進行了再創作,令遠古神話具備了鮮明現代感的心理表現深度。
《鑄劍》一篇,取材於《列異傳》中“眉間尺復仇的傳說“,作者將重點放在了“黑色人“替眉間尺復仇的驚心動魄的過程,在對復仇意志和復仇行為方式的渲染之中,有力地傳達出對生命、犧牲和友誼的獨特理解和評價。
《奔月》取材於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但魯迅大師的“新編”,凸顯了“羿“作為英雄的另一面,即他的孤獨,困窘和軟弱的人性。
……
一篇又一篇,霍宗棠如飢似渴地閱讀,神魂彷彿出竅,來到了另一個恍惚迷離的世界。
他的靈魂世界中,所有的靈魂力都被調動起來,好似被猛火灼燒著的水,慢慢激盪,沸騰,到最後,竟化為了靈魂的血,熔漿一般燃燒。
這股強大的力量,就如一把黑色的犁,在禁錮他記憶的黑土上,翻開一道深深的口子。又像一把鋒利的劍,在一團極為厚實的泥淖中,艱難,緩慢,而又無比堅定地往裡推進。
黑色的劍穿過記憶,穿過靈魂的迷障,就像一場靈魂的凌遲,痛苦到了極點。
但是他絲毫沒有停止、退縮之意。
他要一直往前,直到看見光明,直到打破這往世今生間的壁障與禁錮為止!
終於,在一股強烈無比的銳痛中,霍宗棠眼前看到的文字,與前世記憶中的片段,終於一點一滴地,匯合在了一起。
他迅速地明悟了這些故事背後的真義,感覺到了那個“以紙筆為刀槍”的小鬍子中年人內心的憤怒、戲謔、嘲笑與熱愛。
眼前的文字,變成了恐怖的崩天情景,變成了悲憫而博愛的女媧,變成了一輪巨大的夜月,變成了如獨狼般張弓搭箭,昂首向天的后羿,又變成了手持冰冷青劍,面容稚嫩的復仇者眉間尺……
然後,這些情景又如同水中的幻境,慢慢地淡去,消失,進而轉化為一股精純至極的能量,又恢復了黑色毛筆字的模樣。
只是這一次,黑字已經不在霍宗棠面前的書上,而是出現在了他的神魂中。
他的神魂深處,有一本黑色的大書,如魔法書般懸浮在靈臺正中。大書的第一頁,底色也是黑色的,深沉、幽暗,黑得極致,彷彿黑洞一般。
書頁上,如今又多了幾個蠅頭小字。只是那些小字彷彿魔法符文一樣,時刻處於變幻中。霍宗棠集中意念極力細看,才發現一個帶著古樸之氣,形似黃泥。這個應該是感悟了《補天》一文後,凝成的神魂文字,也就是老師說的靈魂粒子。
另外一個,形似銀色箭頭,背後有日月變換。這應該是感悟了《奔月》後,凝成的神魂文字。
還有一個,似是一把青色的劍,纏繞著無數黑色髮絲,那是感悟了《鑄劍》後的產物。
不到一日時間,霍宗棠就藉助《故事新篇》,凝結出三個靈魂粒子。感覺到靈魂力的進一步壯大,以及期間渾厚有力的感覺,霍宗棠就如飲了一杯甘霖,整個人都舒暢淺醉不已。
這本精華本帶有原著五十分之一的魂力精粹,吸收魂力的效率,果然比學府發的最普通的普及本要高得多。那些普及本的教材,只有原著萬分之一的精粹,若果不是天賦異稟,或者像霍宗棠這種能借助前世記憶的人,閱讀吸收的效率是很低的。
曾老師站在講臺上講授課文,講得十分投入。只在偶爾的一兩個瞬間,他會望向課室的某個角落。在那個角落,霍宗棠安靜地自己看書,遊離於整個課堂之外。
曾老師有些好奇,也有些不爽。
這小子,真能在一星期後凝出十個靈魂粒子嗎?
不知道他們間的私下約定的人,只道他又在為霍宗棠動氣,都不禁搖頭嘆氣。真武學府的特招學子,不敢說都是天才怪才,但至少不會像霍宗棠這麼不成器。
那些好奇的不屑的嘲諷的目光,對霍宗棠沒有一絲的影響。整個上午,他都沉靜地坐在課室一角。淡黃的陽光落在他眉眼上,也落在面前的書上。他的目光很是有些亮,眼內的神情有些痴喜,就像,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見了一座寶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