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水中的弧線上感覺到了一種音樂的優美旋律。
一千個詩人會有一千種感覺。理性意義上的感覺的方向是走向“一”,藝術思維意義上的感覺的方向是走向“多”。(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藝術感覺與藝術創造(下)…曹文軒
主講人簡介:
曹文軒,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4年1月生於江蘇鹽城。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鬱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恆》、《三角地》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等。主要學術性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30餘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內容簡介:
一、敏銳的感覺
這裡所說的感覺敏銳,是指一種心理印象能力。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敏銳,在沒有心理印象能力作為高靈敏度的接受器和反應器時,只能說此人的外部感覺器官很好,這對他在參軍或參加工作時,能順利地使五官科的醫生在體檢表上籤上“合格”字樣有用。而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最寶貴的是,他能有很好的心理印象能力。下面所這段文字出自張愛玲的筆下:“他的新娘的頭髮是金色的,將手放在她的頭髮裡面,手背上彷彿吹過沙漠的風,風裡含著一蓬一蓬金沙,乾爽的、溫柔的,撲在人身上癢癢地。”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表現出了一種敏銳的觸覺能力。但實際上,是因為有敏銳的心理印象能力,才產生出瞭如此美妙的感覺。
二、豐富的感覺
對一位藝術家而言,很難說他所經歷的事情是痛苦還是幸福。他在雪原迷了路,在冬天的曠野上幾乎被凍僵了,也許對他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他有了一種被凍的經驗,這很寶貴。他可以寫一部小說,或在一部小說中得心應手地寫一段關於天氣寒冷的文字。我想,這段文字肯定很出色。海明威的拳擊、狩獵、捕魚生活之所以寫得如此生動,是因為他有過種種這些方面的經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中,有一段精彩的飢餓心理的描繪。我敢斷言,他倘若沒有這樣的深刻的記憶,是寫不出如此準確的飢餓感覺的。
三、特殊感覺
一位藝術家成功了。我們在尚未來得及對他的作品作深入細緻的分析,以真正瞭解這些作品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之前,就給予注意,甚至給予過分的評價,憑的是什麼呢?是他的藝術品在我們的直覺上,引起了特殊的、不同尋常的感覺。
四、精微的感覺
作為藝術家,他要能敏銳地感覺到新時代的胎動,歷史變遷時的痛苦,政治氣候、戰爭風雲等重大事件的發生和變化。但,我以為,對一個藝術家來說僅有這種大感覺是不夠的,甚至還不能稱之為藝術家。因為,一個政治家或一個政客在這些方面的感覺可能更為敏銳。藝術家必須還有那些政治家和政客所不具備(他們也不必具備)的精微感覺。即使對重大事件,他的感覺也不應當是粗糙的。我們甚至可以極而言之:“一個藝術家的本領並不在於他對生活的強訊號的接受,而在於他能接受到生活的微弱訊號。”
最後總結八個字:精微之處,深藏大義。
12月24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特邀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文軒精彩講述《藝術感覺與藝術創造》(下集)。敬請關注。
《藝術感覺與藝術創造》(下)(全文)
一、敏銳的感覺
那年開青創會,一位年輕詩人告訴我,一天從湖南某地來了一個人,他挑了一擔詩稿請他看。他只用一個小時就看完了全部詩稿,然後問:“你原來是幹什麼的?”那人答:“我原先是賣魚的。”他說:“你還是回去賣魚吧,那對你很合適,但寫詩絕對非你所能。”那人問:“為什麼?”他告訴他:“你沒有做詩的感覺,沒有,一點兒也沒有。”那人聽罷,緊緊抓住他的手,異常激動:“我多少年來,走了很多地方,就等這一句話。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