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一位女首領,相傳其先祖為燧人氏。倉頡為史皇氏人。
倉頡於正月二十四生在洛水衙邑(今陝西渭南市白水縣東南),生有雙瞳四目(虞舜、項羽也是)從小就聰明好學。相傳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派他去管理牲口的數目和食物的多少。倉頡首先採用結繩計數的方法,但數目因為有增有減,解結非常麻煩,於是倉頡改打結為打圈,透過往圈裡放貝殼的方法來計數,這一招還挺管用,用了挺長一段時間。後來黃帝看他表現很好,就讓他去管理祭祀次數,狩獵分配,人丁增減等很多事情,結果搞得倉頡忙得不可開交。
某一天,人們去狩獵,到一個三岔口時候,幾個老人爭辯起來,一人說向東,因為有羚羊;一人說向北,因為有鹿群;一人說向西,因為有老虎,要及時打死。他們是憑什麼來判斷的呢,倉頡一問,原來是地上野獸的腳印,於是倉頡猛然想到,腳印代表猛獸,我為什麼不用符號代表東西?於是倉頡創造了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最後逐漸形成文字並進行了普及。
傳說,倉頡造好字後,人們都在學字,天帝怕他們忘了農時,於是下起了無數的穀米(天雨粟),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中谷雨的由來;人們學字後變得聰明瞭,致使魔鬼感到驚恐不安,黑夜跑到荒郊野外去哭泣(鬼夜吟)。
以上造字過程只是其中一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倉頡天生聰穎異常,廣泛從民間蒐集了各種圖畫文字並結合洛書(傳為燧人氏作)上的符號文字創立了象形文字,刻在龜背上,還將其作為本族正統文字。第四代炎帝姜明聽說後很惱火(嫉妒?),認為倉頡大逆不道(從何說起?),便派軍隊進行*。倉頡不服,率部迎戰,結果把炎帝打跑,後趁勢反擊,攻佔了黃河以北的部分地區,最後以陽武為都,自立為帝,號倉帝。此時倉頡三十歲,後執政四十二年,死後又傳了四任。第五任倉帝時趕上黃帝入侵,倉頡五世被擊敗而投降,最後負責記錄和整理歷史典籍。
這個版本要比第一版本更接近事實,因為漢字絕非一人造出的,最大的可能是,倉頡是漢字的蒐集和整理者。但這個貢獻就足以讓他作為中國漢字始祖了。
歷代名人對倉頡多有拜謁,最著名的有寇準、孫殿英等。陝西白水縣有座倉頡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彭德懷、賀龍曾親自瞻仰並下有“保護文物古蹟,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命令。倉頡墓有很多處,至今仍在爭議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十 歷宗玄帝——顓頊
顓頊,號高陽氏,昌意之子,而昌意是黃帝與嫘祖生的二兒子,亦即顓頊為黃帝和嫘祖的親孫子。顓頊的母親叫昌僕,蜀山氏女,一名女樞,感瑤光而生(又來了),生日為農曆三月二十八。
在具體介紹顓頊之前,先介紹一個人:少昊。
前面提到,三皇五帝的說法很多,其中一種是:伏羲、神農和黃帝為三皇,這種說法的五帝之首為少昊,其他四個是顓頊、帝嚳、堯和舜。這裡少了女媧,多個少昊,少昊何許人也?
少昊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相傳太陽之母就叫羲和,生了十個太陽,這種太陽三隻翅膀四個腳,名四足金烏,後被后羿射死九個。這是神話,事實上羲和部落已被考證,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後來羲和部落發展為東夷族,以玄鳥為圖騰(燕子,三足金烏原型)少昊就是東夷族首領的稱呼,並不是單純的一個人。第一代少昊自稱是白帝之子啟明星(金星)與皇娥的兒子,因修太昊(一種說法為伏羲,一種說法為羲和後代,東夷先祖)之法,取名為少昊。黃帝時的少昊名清,一說即黃帝長子玄囂青陽氏,黃帝死後,少昊得帝位,成為天下共主。可見東夷與華夏此時已相融。少昊在位期間,天下安定,繁榮向上。此時顓頊的才能逐步顯現出來,最後少昊傳帝位與顓頊。少昊的兒子有好有壞,其中重成了春神,窮奇成了四凶之一。帝嚳和堯代的皋陶、禹時的伯益都是少昊的後代。
不過據《史記》載,少昊不在帝位。神話中的少昊為西方天帝,屬金。
少昊這個人就說到這裡。
相傳,黃帝活了121歲,在位100年,這個問題以後再說。黃帝有子二十五個,其中十四個被分封得到了姓氏。黃帝去世的時候,可能玄囂和昌意先走了一步(老爹在位太久),帝位就傳到了受人擁戴的顓頊手裡,這個類似於明太祖朱元璋越過朱標傳給了朱允炆,因為朱標比重八兄先走了一步。
據傳,顓頊住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陽附近)這個地方,此人十分聰明,在民眾中德高望重。即位後任命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