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間問向齊妃“怎麼沒見弘時過來?”齊妃端起桌上的茶盞,輕啟盞蓋笑答“他手頭還有些事處理,便不來了。”
一列丫鬟端著酒品魚貫而入,在各人桌上一一擺放,有小壇陳釀杏花酒、鴛鴦卷、糯米涼糕、杏仁酥、蓮子糕、豌豆黃及時令瓜果,一壺清茶。
皇后近身的內監俯身在她耳旁輕聲說了什麼,只聽皇后輕語道“開場吧”於是內監起聲喊道“開場…!”
這出戏是崑曲名劇'牡丹亭&;#8226;遊園'一折,伶人緩步至亭前,於二三杏樹間吟唱起來。
夜色暈開浸染四野,一輪明月當空懸掛,清冷的月光灑落一地。在這微寒的月光下,湖面而來的晚風,亭角搖搖晃晃的燈火,紛紛落落的花瓣,杯中醇香的杏花酒,耳邊繚繞的古老聲腔,隱於夜色的杏花春館,以及整座圓明園都如虛如幻,無不讓人沉醉迷戀。
時近戌時月華濃重,聲腔漸漸放緩,停在了最後的一個音上。曲終,伶人樂手躬身行禮,皇后命賞。
身後有輕輕的哈欠聲,眾人也都有些睏乏。皇后端起盞杯說道“天可真是晚了,鹿兒,你們幾人就在園兒裡住下吧。”我忙恭敬道“未曾跟額娘說明,實在是不便留宿。”皇后點頭應道“也罷,別讓家人牽掛。”說著轉身吩咐近身的內監“備一輛馬車候著。”又對一旁的丫鬟說道“剩餘的杏酒給列位各分一罈嚐嚐春①吧。”
皇后起身“夜已深了,諸位回去歇著吧”說罷,向眾人頷首略行一禮,眾人回禮恭送,兩位丫鬟在前提著燈籠引路擺駕,皇后一行人浩浩蕩蕩漸行漸遠。
回身見齊妃不發一語的帶著兩名丫鬟消失在了夜色深處。裕妃帶著弘晝緩步近前道“我們娘倆也先走了,你們慢聊。”熹妃看著一旁的弘晝囑咐“扶著點兒你額娘,這黑燈瞎火的別磕碰著。”弘晝應了聲,扶著裕妃出了亭子。
熹妃轉過身看向我們說道“你們隨我去'靜明堂'吧。”說著轉向一旁的弘曆“你也跟著,今兒晚別去書房了。”弘曆應了聲。
一行人隨熹妃出了杏花春館往南走,見一座明亮的殿宇,又往東行是一座燈火幽暗的園子。進了門,穿過曲折遊廊,便進了正房的西屋。
屋內臨窗設炕,通鋪鋪著黃緞地花卉暗紋炕墊,炕頭放著剔紅山水炕櫃,炕梢兒則是與明間的隔扇。炕上的矮桌除了一個藤條編制的針線笸籮別無其他,地上圓桌旁的條案上博山爐裡燃氣薰香裊繞升起的香氣,漸然擴散。熹妃沿炕坐下,又拍了拍身旁的空地道“鹿兒這邊坐。讓他們幾個大小夥子坐木墩子吧。”說完獨自笑了笑。
熹妃牽過我的手詢問道“些許年頭不見了,我那老姐姐還好嗎?”我點了點頭“勞娘娘惦著,額娘身體康健一切都好。”
“那就好,宮裡不宜出去,也無法前去探望,回去替我向你額娘帶好。”我應聲“姨娘放心,定會帶到。”熹妃轉向一旁的弘曆說道“最近找個時間去看看你姨娘,也表表心意。”弘曆點頭答應。她看著傅謙猝然一笑“傅謙還記得弘曆吧,小的時候在一起玩過。”傅謙看了看弘曆笑了笑,點點頭應道“記得,弘曆哥還帶著我抓過蟈蟈呢。”弘曆看著傅謙也笑了,接言道“好不容易抓到只蟈蟈,讓他捏著還不敢,結果眼睜睜看著它跳跑了。”
……
注
①嘗春:此處指‘咬春’。在古代社會,人們會在開春時節吃一些時令瓜果等,感受‘春’的味道,這種行為稱為‘咬春’ 。 想看書來
清簡語 第三章Ⅱ
傅謙有些臉紅笑道“當時膽小,總怕被咬著。”熹妃和我們看著窘迫的傅謙頗覺好笑。
熹妃道“萬歲爺給你們幾個都準備了份子。”隨即命謹慎的丫鬟去取來,片刻一小丫鬟端著一托盤回了來,將托盤放在了炕桌上。托盤裡放有一對壽山石龜紐印坯、一方雕琢精良的石硯、一對繫著紅提流蘇的玉佩。
熹妃拿過石硯道“這方端硯贈與傅玉,他好書畫,用得著。”七哥起身接過端硯,行禮謝恩後歸了原位,熹妃又拿起一對印坯遞與我笑道“聽說鹿兒印治得好,這對黃田石印坯就送你。好讓你治方寶印給姨娘看看。”我點頭應承下來,起身接印謝恩。
熹妃最後拿起玉佩笑道“這一對羊脂白玉就贈這對小傢伙了。”傅謙和傅良行禮謝恩。熹妃看了看窗外“這天真是晚了,我讓丫鬟們把兩間耳房清掃出來,你們今兒晚就在這睡吧。”我忙道“實在過於攪擾,便不留宿了。”一旁的傅謙接到“晚輩本不該接話,望姨娘贖罪。可家有額娘在廳堂等候,不得不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