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後方有這麼一股勢力興起,幾場大戰下來,金軍直接攻入遼國腹地,遼國差點被滅國。
吞併了遼國大半部分土地,金國的勢力更是一躍千里,相比較困獸猶鬥的遼國,它把目光放在了更加軟弱無力的大宋國。
不久後,金軍一舉攻陷了宋國的都城東京城,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造就了天下震動的靖康之亂。
至此,北宋滅亡。
正當金軍想要一鼓作氣統一全境之時,草原上另一隻遊牧民族蒙古族興起,一個名叫鐵木真的男人聯合周圍的部落,建立起大元朝,開始攻打他的宗主國金國。
金國不得已只能停下統一全境的步伐,主力掉頭對付蒙古,未想蒙古人如洪水猛獸,金兵雖以十倍之眾,每次接戰,盡皆潰敗,丟失掉大半部分奪自北宋的北方領土。
關鍵時刻,金國皇帝親自請出趙王完顏洪烈,在這位兵法如神的王爺帶領下,金軍方才堪堪抵擋住蒙古國虎狼之師的侵襲,如今兩國大軍相持在黃河、潼關一線,互有勝負。
同時,因為金國主力大半撤走,遼國和宋朝這才有了喘息之機。遼國的新任皇帝耶律洪基雄才偉略,對內勵精圖治,鼓勵農桑,對外積極尋找盟友,合縱連橫,慢慢恢復著元氣。
而北宋滅亡之後,一部分殘留的宋氏皇族則在北宋遺民以及漢人江湖勢力的幫助下,在江南地區建立了新的南宋朝廷,可惜這個朝廷比之它的前任更加昏聵,皇帝昏庸,奸邪當道,若非有仁人義士不忍見這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國家滅亡,一力奔走救國,抗擊外虜,南宋王朝早就亡於外虜之手。
即便如此,時至今日,這漢人最後的樂土也早已日薄西山,時日無多。
至於吐蕃、大理、西夏、高句麗這樣的邊陲小國,則在大國的威逼下夾縫生存,苟延殘喘,隨時都有覆國之危。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部集合了十四部金書的武俠位面世界觀可以說是亂得一塌糊塗,但總體來說除了朝廷勢力,就是武林中各大門派佔了主導,其中以中原武林貴為正宗。
而中原武林勢力分佈,總體可以歸結為十二個字,即“一幫二教三正四奇五嶽六派”。
一幫,指的是丐幫,幫內高手眾多,人數天下第一,據稱擁有百萬幫眾。
二教,是當今武林最大的兩個毒瘤,黑木崖日月神教和光明頂明教。
三正,乃正道武林三大頂梁支柱,分別是全真教、少林寺、武當派。
四奇,江湖上四個亦正亦邪的江湖勢力,分別是天地會、紅花會、血刀門和長樂幫。
五嶽,指的是五嶽劍派,即東嶽泰山派、南嶽衡山派、西嶽華山派、北嶽恆山派、中嶽嵩山派此五大劍派。
六派,弟子眾多,坐擁一方,一方霸主。為崆峒派、崑崙派、青城派、峨眉派、雪山派、星宿派。
其他尚有零零散散門派勢力無數,但要麼隱秘不出,要麼門內勢力不及上述二十一家,鮮為人知。
然而武林中人最注重的就是一個面子,榜上有名者自然力爭更高,榜上無名者則孜孜所求。
有所欲求,自然就有所爭紛,為此,武林中又生出了多少腥風血雨,恩怨情仇。
既然來到這個位面,張新逸最感興趣的自然是習練武功。
好歹看了這麼多武俠作品,張新逸深知一個人實力強大與否,內功修為最為重要。而修煉內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名師指點。
拜入門派是一個辦法,不過他現在已經二十好幾了,除了在精武門學了一點拳腳功夫,一點基礎武學都沒有學過,早已錯過了最佳學武年齡,人家門派收不收他還是個問題。
更何況門派傳藝,最重心性,也即是要透過重重考驗,張新逸可沒有這個耐性慢慢獲得門派高層的認可。
所以他的決定是自學成才。印象中,也有幾部曠世絕學等待有緣人去獲取。
現已知無主的絕學,第一就是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只要找到無量山的位置就能按圖索驥找到秘籍的所在,最容易得手。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趕在段譽這個原主人之前拿到秘籍。
排在第二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九陽神功,號稱練成之後內力生生不息,至剛至陽,百毒不侵,在崑崙山世外桃源和少林寺楞伽經夾層中都有原本,不過先不說崑崙山還不知道在哪裡,就說楞伽經,憑他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想要借閱達摩祖師親手所書的楞伽經原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