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應該是練刀法還是槍法。
羅師傅笑了,他說,這隻有你們自己才能知道了。大家聽後,唉嘆聲四起,付麥場在心裡想,說了半天,還不如不說。
可羅師傅還在說,他說,我將這些,不是讓你們去想自己應該練那種武功,我想說的是,一個練劍之人,如想有所成,便不能拘泥於劍,只有衝破了劍本身,才能真正駕馭它。
這是羅師傅講的最後一個感觸,一個關於劍的感觸,第二天,他便開始教劍招了。
第二十六章
羅師傅教的第一套招式並不複雜,在場的所有人在第一天就都學會了。
可在隨後的一個月裡,他便再沒有教別的東西,只讓大家翻來覆去的練習那套看起來很平淡的招式。
羅師傅說,這套劍招是他花了十年時間,翻閱無數劍譜後才打磨出來的,練好了它,傷人不敢說,但自保絕對足夠了。
聽到劍招擁有如此厚重的歷史,付麥場自然不敢怠慢,他想,劍招的平淡可能只是表象,在表象的裡面,一定會有精華,就像師傅們經常說的那樣,美玉,都是藏在石頭裡的。
於是付麥場好生鑽研了一段時間,試圖從平淡的劍招裡面參透出某些需要十年時間才能沉澱下來的東西,但參來參去,一無所獲,越使勁兒的參,就越覺得它實在是稀鬆平常,甚至有些騙人的味道。
付麥場不解,想去問,但再一想,又不能去問,那樣的話,萬一劍招裡真有自己參透不了的東西,豈不是顯得自己沒有天分進而很沒面子。
還好,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得這麼遠,而在這些想得不遠的人裡,又有很多人懷有類似的疑問,所以,終於還是有人問了。
那個人問的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學新招,原先那套劍法我們已經學了很長時間了。
羅師傅聽後,問,我教的劍法你都學會了?
那人也不謙虛,說,已經滾瓜爛熟。
羅師傅拿起木劍,說,那咱倆練練,我看看你滾瓜爛熟的成果。
那人除了不謙虛,還一點也不怯場,只抹抹鼻子提提褲子就走到眾人前面。
羅師傅定了這場比試的規則:只能使用他教的那套招式。
那套招式其實只有五招,分別命名為山頭上的草,山溝裡的河,山間中的風,山腳下的樹。
對於這五個名字,大家是很不喜歡的,付麥場也很難理解為何羅師傅會捨棄像大漠飛沙飛龍在天之類雄壯的名稱而想出這樣的幾個名字,名字裡都有山,而名字本身,也恰如其分地被大家戲稱為鄉下招式。
更有人猜測,羅師傅是故意取這樣的名字的,當一個人面對強敵,需要使出這套劍法的時候,只要不失時機喊出劍法的名字,肯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對手發笑。
發笑就會分神,而高手對決,最忌諱的也正是分神。
對於這個猜測,即使有理,在這場比試中也沒有得到證實,羅師傅與那個人,誰也沒有喊出過劍招的名字。
也許是因為比試的時間並不長,那個人十招後就敗下陣來。
敗了本身並沒有什麼好丟人的,因為羅師傅不但是師傅,更比對方年長了幾十歲。
但羅師傅並沒有讓那個人回到隊伍裡,而是當場分析了一下對方失敗的原因。
羅師傅將比試中的十招一一分析,一招一招的分析,如此,便需要那個人擺各種姿勢,以便重現剛才的場景。
在眾人面前擺姿勢,或許比決鬥,更需要不懼丟人顯眼的勇氣。
那個人才擺了兩個姿勢,臉就紅了,而人群中,更是不時傳來憋不住的笑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十七章
羅師傅聽到笑聲,示意大家專心聽他講解。
他在每一個動作分析裡,先讓那個人擺出自己當時使用的是五招中的哪一招,再告訴大家這招用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用哪一招。
等羅師傅把十個動作都講完,大家才知道,一共十招,那個人用錯了九招。
羅師傅說,你們看到了吧,光記住招式是不夠的,還得明白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招,所以,大家兩人一組,切磋練習。
眾人一聽切磋,忙各自找到關係較好的朋友,付麥場本來找的是黃大牛,可宋浮光湊過來,說黃大牛武功太高,與付麥場不是一個水平,切磋武功必須找水平相當的才能有效果。
所以,他讓黃大牛找楊厲去,自己則霸佔了付麥場。
付麥場暗中留意黃大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