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1/4 頁)
“蒼濛一粟,宇宙混沌.大地遂分,萬物乃生。”
“初生萬物.本乃一體。是以萬物皆備於我。人若能破除我與非我之境界,則謂們‘僅情’,亦曰‘徹悟’。”
阿修羅·百舍,操著生硬的中原之音、華夏之語.侃侃的暢談著。
他,國籍印度,卻能通中華數種方言.說起來也真是難能可貴,這乃是持之以恆、經常跋涉在二國市川之間,散播教義.廣弘佛法,又時與邊陲居民練研,切磋,始臻此境。
“凡物必先有理,後方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物既生聚,必秉此理而有性,必秉此理而有形。”
阿修羅·百舍,也是盤膝坐在蒲團之上,們他的蒲團寬大,他的講臺高聳,黝黑的臉上一片湛然,幾有忘我之境!
麥小云兄弟,他們也算是半個和尚,二十年的教養與薰陶.全在青燈古佛之間所進行,心中深植禪根.是以阿修羅·百舍語言中暗具之玄機.他們都能一一聽得入耳,領悟於心。
“形是氣之凝聚,性由理所誕生。氣分陰陽:陰氣靜,沉而下降;陽氣功,浮而上升。氣聚則物成.氣散則物毀;氣清者為聖.氣濁行為愚。”
輪藏閣中鴉雀無聲,寂靜異常,人人皆是泥塑木雕、金鑄石鑿.只有滿樓的薰風和那搖曳的樹影。
“當、當、當……”三響動聽悅耳的鐘聲,悠悠的由鐘樓傳了過來.迴盪四壁.波波層層,猶餓龍吟。
麥小云抬頭望望窗外.太陽離正中尚差一截.該是巳末午起的時刻,也就是述法的、聽道的人停課休息準備午膳的時候.俾便有充裕的時間,讓傳教行者下午在大雄寶殿向廣大群眾,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們主持孟蘭盆會的延續。
和尚們像浪潮一般的站了起來.人人單掌憑胸.千千低眉垂目,魚貫的走了出來。
一個、兩個.八個、十個。麥小云兄弟站立門旁.二人四眼一瞬不瞬的盯著每—個經過身旁的和尚瞧.瞧他們的面貌、神色
……
果然,有一個清癯的中年和尚見了麥小云兄弟突然怔了一怔。抬頭舉目,復看他們頸項上所掛的銀鎖片和翠玉佛之後,臉色倏變,腳步滯頓。但是二眼一睜又垂.腳步滯頓未停,口中低沉的宣出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然後輕輕的說:“我佛見憐……”繼續走了出去.而心頭已經是漪漣圈圈了。
麥小云兄弟靈有感應,不由也雙雙怔了一怔,二人四目交接,心意隨之相互貫通。他們覺得這個和尚親切熟稔.有似曾相識之感.立即就跟在後面走了。
靈隱寺的規模恢宏,膳堂一連四間,每間裡面四張長桌分成二排.足能容納千百僧眾!
和尚們略一漱洗,默默的用過了齋飯.又三三兩兩的走了出來.麥小云兄弟哪裡還吃得下東西?只是隨意的扒了幾口,全神貫注著那位和尚,見他一動,也就擦擦嘴巴,亦步亦趨的跟了出來。
到了一間靜室門口,和尚正擬推門而入,兄弟二人急忙趕上幾步,麥小云開口說話了:“大師,能容弟子二人入室一談嗎?”
中年和尚似乎早有所覺,連頭都未回.只是靜靜的站了一會,然後口中默吟出聲了:“阿彌陀佛.要來的還是來了,好吧,你們就進來吧!”
禪房中,除了地上有幾個蒲團、壁上有一幅山水、對聯之外,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
中年和尚走到裡面盡頭,在正中的一個雙層蒲團上坐了下來,低眉垂目,雙手合十,一副打坐的模樣。
麥無名走在末後。進入之後隨即輕輕掩上了房門。麥小云則從牆壁旁邊拿起了兩個蒲團分別擺在下方,兄弟二人未敢驚擾對方.只有無可奈何地也盤膝坐了下來。
誰都沒有出聲,誰都沒有動作,只有心在跳.只有氣在喘.三人就這樣相對的坐著,坐著……
大約有—盞熱茶的時間過去了。中年和尚雖然形態依舊.但是他眼睛微微一睜,金口終於開啟了:“小旋主不在寺內參觀、殿中拜佛,來找老衲有何事故?”
麥小云一陣心跳、 一陣囁嚅.他實在不知要怎樣啟齒.從何說起?
“不知……不知大師寶剎何處……”
中年和尚輕輕吐出一口氣,然後淡淡地說:“老衲寄跡五臺.忝掌‘萬隆’經堂。”
五臺山乃是名山大嶽,佛教著名勝地之一。萬隆寺座落在五臺山南方中腰,建築宏什,清幽絕塵.修行僧侶也有數百人之譜.屬於名寺大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