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2/4 頁)
在見到他輕微點了點才放下心回應道:“自是不敢忘記的。沒錯,先皇的確留下了遺詔,就放在這九龍鼎裡。周公公。”
一旁的大內總管周公公得令過去從放在殿內側位的九龍鼎內取出一個金絲楠木匣子,然後雙手託著遞給皇后。
“勞煩承相大人為我們宣讀一下吧。”皇后並不接過,而是讓丞相宣讀,以顯公正。
花白鬍子的丞相接過金絲楠木匣子後開啟,從裡面取出一卷明黃色的卷軸,上面所繪的五爪金龍是聖旨所特有的標誌。承相緩緩的把卷軸開啟,而後面露驚愕之色:“這……”
“怎麼了?丞相大人但念無妨。”皇后見承相面色有異,但卻也無暇細想,只想趕緊把太子繼位的事給定下來。
“是”,丞相看了看皇后,猶豫之後開始念起聖旨上的內容:“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逢、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寤寐不遑,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朕年邁之人,今以壽終,聯亦愉悅至。滋皇七子沈烈之,雄才大略,厚德施禮,心繫百姓,勵精圖治,聯特傳位於皇七子,望眾朝臣全力輔助,護我沐齊千秋萬載,永盛不衰。欽此。”
丞相一念完,在場的所有人都傻眼了。國主竟然把皇位傳給了七皇子?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雖然七皇子在近幾年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但畢竟長幼有序,皇嫡子尚存,如何輪得到七皇子繼承皇位?再者,國主不是一向都偏愛太子的嗎?
一時間,眾朝臣議論紛紛,皆是不解這平白多出來的一封遺旨怎麼把皇位傳給了七皇子。而太子和皇后的臉色也瞬間都變了,皆是詫異非常。
而沈烈之則面色不動分毫,冷著眼看周圍人的反應。
“此遺旨確是先帝的筆跡,並非造假。”丞相把聖旨給了幾位老臣看過之後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這麼說來……這皇位是該七皇子繼承了。”
“沒錯。該遵照遺旨。”
“既是有遺旨則需遵照遺旨。”
見遺旨沒有問題,朝上眾臣便又紛紛改口擁立七皇子沈烈之。
哼,還真是群見風該舵的人。皇后不滿的看著眾人,忍不住開口道:“雖是有先帝遺旨,但這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不可廢,立嫡子不立長,太子殿下並未被廢,他便是無可厚非的儲君,理應由太子殿下繼承皇位。”
“沒錯。而且,這遺旨雖然是父皇親筆所寫,但也不代表著是父皇沒有被有心之人所脅迫。各位試想下,若是父皇有心立七弟為儲君,那又為何不乾脆廢了本宮呢?這遺旨之事還有待考究。”太子恢復了些面色後不緊不慢的反駁。
“這……”太子的話也有道理,朝臣們便又開始搖擺不定。
“皇兄說的是,這遺旨本皇子也是今日剛剛得見,卻是有待考究。本皇子並非有意同皇兄爭奪這儲君之位,只是大統一事,需謹慎而為,不妨待搞清楚了這遺旨一事再議繼位之事?父皇屍骨未寒,今日還是先議父皇大葬一事吧。皇兄若是要繼位也不急於這一時吧?”沈烈之略帶哀傷的說完了這一番話,形式又瞬間倒向了他那一邊。這看似平常的一番話,可字字句句都在透漏著一個意思:我七皇子以孝為先,而你太子則是以利為先,孰輕孰重,一下便見了分曉。
眾朝臣紛紛附和。太子雖然有些下不來臺,但現在不允下來便沒了退路,便故作大方的應允,先把先皇的喪殯一事辦的妥帖風光。
待眾臣商議好了大葬一事之後,正要退去,一名太監前來報告有事。
“說。”皇后娘娘微抬鳳目,問道。
“夏邑國國主得知我國國主駕崩,特地派了陵王爺世子作為使者前來慰問弔唁。”
陵王爺世子?宇文澈?他居然這個時候來了沐齊?
(未完待續)
桐陰月已西 第四十七章:爭位伊始
當夜,皇后同長公主,還有三位皇子一同接見了遠道而來的陵王爺世子宇文澈。
“世子不辭千里而來,一路舟車勞頓,真是辛苦了。回去後定要向貴國國主表達我沐齊有種的感謝之意。”皇后向宇文澈寒暄道。
宇文澈微笑著點點頭,掃視了在場的眾人之後說道:“我此次前來,除了要傳達我夏邑對貴國國主駕崩一事的哀悼之外,還想要見一位故人。”
“哦?世子要見的故人就在流都嗎?”
“不僅在流都,還就在這宮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