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倉縣、美陽縣
惠帝改扶風郡置秦國
安定郡臨涇縣7臨涇縣、朝那縣、烏氏縣、都盧縣、鶉觚縣、陰密縣、西川縣
北地郡泥陽縣2泥陽縣、富平縣
始平郡槐裡縣5槐裡縣、始平縣、武功縣、鄠縣、蒯城縣。泰始二年(266年),析扶風郡置始平郡。
新平郡漆縣2漆縣、汾邑縣
涼州州治姑臧
金城郡榆中縣5榆中縣、允街縣、金城縣、白土縣、浩亹縣
泰始五年(269年),劃金城郡入秦州;太康三年(282年),撤銷秦州,金城郡還屬涼州
西平郡西都縣4西都縣、臨羌縣、長寧縣、安夷縣
永嘉五年(311年),析西平郡置晉興郡,領晉興、枹罕、永固、臨津、臨鄣、廣昌、大夏、遂興、罕唐、左南等縣,治晉興
武威郡姑臧縣7姑臧縣、宣威縣、揖次縣、倉松縣、顯美縣、驪靬縣、番和縣
永寧元年(301年),析武威郡置武興郡,領武興、大城、烏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監等縣,治武興
張掖郡永平縣3永平縣、臨澤縣、屋蘭縣
西郡日勒縣5日勒縣、刪丹縣、仙提縣、萬歲縣、蘭池縣
酒泉郡福祿縣9福祿縣、會水縣、安彌縣、騂馬縣、樂涫縣、表氏縣、延壽縣、玉門縣、沙頭縣
元康五年(295年),析酒泉郡之沙頭縣,敦煌郡之冥安、宜禾、伊吾、深泉、廣至五縣,再新設會稽、新鄉二縣,合共八縣置晉昌郡,治冥安
“冥安”:《晉書》作“宜安”,《元和郡縣誌》考,應作“冥安”
“深泉”:應為“淵泉”,避唐諱更名
敦煌郡敦煌縣12昌蒲縣、敦煌縣、龍勒縣、陽關縣、效谷縣、廣至縣、宜禾縣、冥安縣、深泉縣、伊吾縣、新鄉縣、幹齊縣
西海郡居延縣1居延縣
秦州州治冀縣
上邽泰始五年(269年),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合七郡置秦州,鎮冀城
太康三年(282年),秦州併入雍州;太康七年(286年),復置秦州(無金城郡),遷治上邽
隴西郡襄武縣4襄武縣、首陽縣、臨洮縣、狄道縣
惠帝年間析隴西郡之狄道、臨洮、河關三縣,又新設洮陽、遂平、武街、始興、第五、真仇六縣,合九縣置狄道郡,治狄道
南安郡獂道縣3獂道縣、新興縣、中陶縣
天水郡冀縣6上邽縣、冀縣、始昌縣、新陽縣、顯新縣、成紀縣
略陽郡臨渭縣4臨渭縣、平襄縣、略陽縣、清水縣
泰始年間改廣魏郡為略陽郡
武都郡下辯縣5下辯縣、河池縣、沮縣、武都縣、故道縣
陰平郡陰平縣2陰平縣、平廣縣
“平廣”:《宋書?州郡志》:“平武,蜀立,本曰廣武,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梁州州治沔陽
南鄭魏景元四年(263年),析益州北部置梁州,治沔陽;晉太康三年(282年)徙治南鄭
漢中郡南鄭縣8南鄭縣、蒲池縣、褒中縣、沔陽縣、成固縣、西鄉縣、黃金縣、興道縣
梓潼郡梓潼縣8梓潼縣、涪城縣、武連縣、黃安縣、漢德縣、晉壽縣、劍閣縣、白水縣
晉改漢壽縣為晉壽縣
廣漢郡廣漢縣3廣漢縣、德陽縣、五城縣
新都郡雒縣4雒縣、什方縣、綿竹縣、新都縣
泰始二年(266年),析廣漢郡置新都郡
太康六年(285年),省新都郡入廣漢郡
涪陵郡漢復縣5漢復縣、涪陵縣、漢平縣、漢葭縣、萬寧縣
巴郡江州縣4江州縣、墊江縣、臨江縣、枳縣
巴西郡閬中縣9閬中縣、西充國縣、蒼溪縣、岐愜縣、南充國縣、漢昌縣、宕渠縣、安漢縣、平州縣
元康六年(296年),析巴西郡置宕渠郡,轄宕渠、漢昌、宣漢三縣,治宕渠
巴東郡魚復縣3魚復縣、朐?縣、南浦縣
益州州治成都
蜀郡(成都國)成都縣6成都縣、廣都縣、繁縣、江原縣、臨邛縣、郫縣
太康十年(289年),改蜀郡置成都國,後復為蜀郡
犍為郡武陽縣5武陽縣、南安縣、僰道縣、資中縣、牛鞞縣
汶山郡汶山縣8汶山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