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齊國·鄒衍(第1/2 頁)
翌日——
風允正在趁著百越女未拿來壁畫繪錄,邀請一位長老居一旁,詢問百越國史,以編為列國志的一部分。
安風正在側旁縫書。
九黎史數量眾多,可不像縫《九黎音字·表》那般輕鬆。
而此時,一陣小心輕微的腳步聲傳入風允的耳邊。
就聽一稚嫩童聲道:“風君安。”
“餘為齊國鄒氏,名衍。”
風允聞聲抬眸,就見到一總角小童揮動著小手,似乎在引起風允的關注。
而在看見風允將目光望向他時,他又緊忙坐好。
規規矩矩,身上的小曲裾託舉得如同一個小禮官。
“鄒衍……”
風允的被這個姓名吸引。
陰陽五行顯學的創立者。
風允對鄒衍和管仲的認知相背。
管仲風允是知曉其人,而不知其思想,但鄒衍卻是知曉其思想而不曉其人。
當然,陰陽家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之人都能說上一些。
至於專精……
就是那些積年的風水術士或五行道士,也不敢說對五行之學精通。
而風允得之《河圖》與女媧氏祝由傳承,知曉了天干地支,女媧十月曆法,得之五行之術。
其中許多都是風允以後世的五行知識為點,加之學習,延伸,深入,變化。
可以說,鄒衍是風允五行之術的叩門人。
不過穿越而來,此時的鄒衍卻不過是一總角小童,在他矮桌前規矩跪坐,聲稱“風君安”。
“小先生有何事?”
風允語氣誠懇,不僅是因為其是陰陽五行學說的建立者,更因為其姿態規矩,似君子詢問之禮。
而一旁為風允講述百越史的長老微微蹙眉,疑惑地看向鄒衍。
“昨日聞風君所著之表,大感便捷。”鄒衍小小的年紀,卻在父親的薰陶下,禮節規範。
但風允望之目中的靈動,可見這孩子並不是木訥、老實之人。
“不過風君只頌了一部分,遂今日來請教。”
“哦?”風允點頭。
隨即拿出青尺,遞給鄒衍,其上倒映著《九黎音字·表》
“暫且在一旁看吧,我還與長老有事。”
“諾。”鄒衍目光一亮,乖巧地拿著青尺,在一旁參悟拼音之法。
風允則繼續用九黎語請教長老,百越國的歷史,以此作《列國志》。
午後,風允才停筆。
其身旁的竹簡已經堆了不少,其中大多是細則,風允還需簡化整理。
“多謝長老…”
“有用就行,咳咳,我先回去了,老婆子怕是等急了……”
風允也不挽留,周人所食和百越略有不同,老人也著急歸去。
等人走後,干將則出門,去讓莫女帶來飯菜。
莫女如今在照顧歐冶之餘,也管理著典籍宮內的內務,安排風允飯食。
至於那些黎月帶來的百越女,就需要安風去安排了。
“多拿一份給小先生。”
風允望向還沉浸在學習中的鄒衍,不由思索是否教授一些五行知識給他,以作報答前世所學的陰陽五行知識。
但風允又止住。
《河圖》包攬萬物,其陰陽五行之學也在其中,若說鄒衍是他在五行上的叩門人,那這《河圖》就是他的參照物。
而女媧十月曆法,則是他五行之學的領路人。
風允低聲道:“就教他女媧十月曆吧,能參悟多少,就是他自己的本事了。”
風允不欲以自己的五行之學強加在鄒衍身上。
遂準備拿五行的源頭,讓鄒衍參悟自己的五行學說。
但,鄒衍此時不過是十來歲的小童,尚且不是學習這些深奧知識的時候。
“食飯,小童。”莫女將飯菜端放在風允面前,就去招呼鄒衍……
……
食畢,午後。
百越女將下一篇的壁畫繪錄結束,讓百越漢送來,而干將也自覺去整理。
風允則在寫百越史,之後以分枝之史,新增在九黎史之後。
待到晚間時,風允則去找二長老,一聞之後的古歌,以此作九黎史之注……
如此往復,不過六日,這《九黎史》就完成。
而九黎之後的百越國之史,風允也將所知曉的寫畢,暫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