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四馬之駕(第1/2 頁)
風允沒有開啟面前的竹簡,越君想要多少糧食,這都與他無關。
等將這封竹簡送回大庭,他就徹底結束了所謂的出使。
至於大宰之前讓他所做的事情。
風允心中有不好的猜想。
公子烈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
“既然諸位皆無異議。”
越君下令。
“請諸位使節,將竹簡安全帶回諸國,以此證明與越之交好。”
諸國之人面對越國的強勢,毫無抵抗之力。
但也有不少人望向風允,風允在越國的名望,可是無人不知,若是風允願意的話……
風允掃過那些目光。
他願意什麼。
民以食為天,越民也不例外。
雖說他能用聲望反駁越君,但等越國彈盡糧絕時,瀕死之民,有多少人還記得他的治水之恩呢。
倒是越君以他阻攔借糧為由,說不定還會趁勢打壓風允在越國的聲望。
隨即,風允對這些目光視而不見。
越君盯著神色自若,似對此事毫無關心的風允,挑眉一樂,緩緩道:“風君為何不開啟看看,我向大庭所求為何數目?”
風允微微搖頭。
“此事非我能改,全憑大庭君上定奪。”
聞風允如此,越君不置可否,道:“那就希望風君能一直如此,少管些分外之事。”
風允不答,而是起身道:“不知越君準備讓諸使節何時離去?”
越君眼中閃過詫異之色。
他倒是不清楚風允此時與大庭的關係,只覺得風允是在隱忍。
“現在就走,寡人已經為諸位備好了車馬,諸位只需攜帶竹簡即可。”
越君示意司馬。
司馬立即起身道:“諸位,請。”
雖說是請,但司馬也就對風允一人行禮,風允微微頷首,眉目溫潤,其餘人則都是畏懼著低首。
不怪如此,此番歸國,拿著這樣一份竹簡,可想而知他們這些使節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離開大殿。
司馬直言道:“風君,在諸位使節未來之前,大殿之上就已商議了各國糧食數目之事。”
“眾多士大夫皆言大庭可少取一些,以報風允對越國之德行。”
“越君已然首肯,風允不若開啟看看,想必這是大庭能承受的數目才是。”
“待風君歸國,也不會受到大庭國家的責怪,反而是一功績。”
風允搖頭。
“那倒是多謝諸位士大夫為餘之國求情了。”
風允望向一旁,一內侍緊忙跑出。
“風君。”內侍道:“公子烈暫時不便與您相談,其已知曉您將歸國,遂告知風君,希望能將他留在驛傳中的書信,帶回大庭,交予大庭君主,以表其孝。”
風允微微蹙眉,他明白公子烈並非寫了書信,不過是將共戚策放在了那,希望風允去拿。
可風允並不想與大庭再起瓜葛。
內侍見狀,又道:“公子烈說,若是風君不願親取,之後他自會命人送之。”
風允聞言,嘆了一聲。
“勞煩告知公子烈,越國的冶鳥需待水消方才落入田間覓食,大庭的風聲也需等暗夜方才聽得見喧囂。”
風允是在告訴公子烈,越國動向不明,大庭的意願也不明,暫且需隱忍。
但風允也明白,已經身處越國宮,且不見他的公子烈,已經有了自己的謀算。
“罷了,走吧。”
大庭國的命運如何,在大庭時,由宗伯等人掌控,在越國時,由公子烈去謀取。
他不過是一有著風氏之稱的宗室旁支,所做已經夠多……
風允隨著司馬,來到宮外。
此時遠行的馬車已經排列有序。
司馬將風允帶到了最為雄壯的一群越國甲兵面前。
“風君請上車。”
此車有四匹馬,乃是卿大夫之駕。
風允不過正大夫位,按理說是坐不得的。
司馬道:“諸侯乘五,此來是對風君的恩賞,風允可乘之入大庭。”司馬說著,親手扶著風允上車。
在四馬之駕後面,還跟著幾輛馬車,皆是為風允置備的乾糧和路上所需的器物。
至於其餘使節,零零散散,只瞧見一輛士族才駕的二馬之駕。
“越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