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大庭新君(求首訂)(第1/2 頁)
大庭雖為周之治下的列國,但其根本,永遠是大庭氏,其氏族輝煌,比禮制重要得多。
“那……”宗伯訥訥難語:“那若成功,你準備讓誰成為大庭新君,帶領大庭重歸故地?”
“……風君。”
宗伯並無驚訝,他只是在確定。
“可風允乃是庶出……”
大宰笑。
“宗伯啊,莫非你真的尊周禮乎,若是尊周禮,我們大庭又何必選擇臨近東夷之地為新國!”
宗伯頹然。
大宰這是要讓他放棄畢生所堅守的文道。
“罷了…大庭國非國也,而是大庭氏,為家也。”
大庭起源於遠古伏羲之時,輝煌於神農之際,衰敗於夏禹之朝,直至西周滅商才重新建立新國-大庭國。
可祖輩之事,絕不會忘。
宗伯最後一問:“若是失敗,宗室其餘人如何,大庭庶民甲兵如何?”
大宰冷漠,直言:“得之河圖,即使是隻餘一人,也可攜河圖前往大庭舊國,重聚古之大庭!”
“若能復大庭古國,我等死亦又何,大庭之民死亦又何!”
……
翌日。
“風君,祭祀將開,老夫為君更換弁服。”
典籍宮院內,大宰伸手舉著托盤,其上正鋪著一件極為華麗的弁服。
而風允正持樹枝為劍,練劍不理。
而大宰也不再催。
不多時,風允停下,將樹枝插入土中。
“未濟卦。”未濟,萬事未滿有缺,為視之小兇之兆,但此兇中隱有吉象。
隨著對未濟卦的理解加深,風允亦可反之,對前途已定者,可尋一生機。
遂為未濟卦——物不可窮之術。
物不可窮,未濟也,事還未完結。
“未濟卦……”大宰望向那插在土中的樹枝,其上竟隱隱有生機浮動,不出意外,等到明年春暖花開之時,可成樹也。
“風君以未濟之術,樹木回春,真當大開眼界。”
大宰喜愛《周易》,可惜沒有風允這般天資,即使《周易》全部丟入其手,怕也難通明境。
風允道:“今日祭祀,不知有何章程。”
風允卻是不曉,這大宰為何不提前將祭祀的事宜章程送來。
“風君只需斬蛇妖,刨蛇心,祭奠公子烈即可,其餘雜事由老夫安排。”
“蛇妖?”風允蹙眉,直視大宰。
“風君…她如今就是蛇妖,被封印於大庭百年,死亡對她是解脫,您不信可去問她。”
“走吧。”風允接過大宰手中的托盤。
隨之前往偏殿更衣,倒也用不著斷臂的大宰。
出來後,風允道:“肅伯此番願戰?”
大宰笑而不答。
風允就知曉,這大庭實際是大宰、宗伯、司馬三人把控,肅伯之言無他們支援,難落實處。
“風君,實則心中還有大庭啊,不然也不會詢問肅伯之事。”
風允啞然一笑。
“即使我離開大庭,也不會忘記大庭,雖不會稱讚,但也不會去貶低,若是大庭亡矣,我也成了無國之士……希望大宰的能保住大庭吧。”
“越國東夷也,可不會被《周禮》約束。”
大宰笑道:“大庭來歷悠久,更甚於越國,自有底蘊對之。”
“此先幾番忍讓,不過是等待時機,那煉氣士之謀就在大庭,大庭此番也是無路可退,唯有一搏。”
風允恍然,原來煉氣士與越君作氣運臺,所求就在大庭。
怪不得,大宰這般佈局,他早就知曉。
可惜,若是大宰一開始與他訴說,他或有諒解,但他被大宰當作棋子,此番再說,風允心無波瀾。
這時,大宰揮退周圍的甲兵護衛。
“風允不想知曉我如何抵抗越國乎?”
不等風允出聲,大宰如實相告:“老夫欲引越軍入城,以大庭底蘊鎮殺,那越國肖想大庭國,只會是空想。”
風允笑笑,不全信也。
大庭若真有此底蘊,怎會一小國。
大宰也不再談,隨即兩人離開典籍宮。
宮外,一空蕩蕩的車架停靠,有甲兵護衛看守。
其上有蓬,車架有寶玉美石點綴,端是華麗尊貴。
但其前無馬,讓人疑慮。
“風君請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