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青銅鎖落地(第1/2 頁)
與學童們學完字後,天色將晚。
今日嫂子用粟米混著小麥,做了粟米餅。
或許是今天風允成了正士,得了許多的糧食,大嫂有了闊氣,也意圖給點喜氣,就每個孩童都散了一塊粟米餅。
“歸家去吧。”
待孩童們走後,風允與嫂子他們才入廳,用食。
食不語,可吃飯時嫂子卻道:“我聽說士族吃飯是用鼎,可是真的?”
似乎覺得自己失禮,嫂子緊忙閉嘴。
風允到不拘泥一格之人。
隨道:“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士人三。”
“我可食三鼎二簋。”
鼎也就是鍋,也可以是菜碟,簋是器皿,用來裝飯。
“之後小叔子還需制鼎而食,你畢竟是士……我和黑犬也該分居而用,以合禮儀。”
嫂子嚴肅道:“你成了士,就該按照士禮行事,我雖不懂,但我絕不想在這些事情上犯錯,讓你被人詬病,影響你的仕途。”
說著,嫂子卻是端起了飯食,帶著黑犬出了廳。
“阿嫂!”
嫂子對風允一禮,搖頭道:“君子行,與我等不同,小叔子敬重我,但我也關愛小叔子,希望小叔子能成為人之君子。”
說罷,也不顧得什麼了,就帶著黑犬端著飯食去了廚內。
風允這一餐食得噎心。
“唉…”最終只能一嘆。
禮之一字,即使庶民不懂,但都敬畏,誰讓以禮治國,人人以此為約束。
“罷了,不顧是禮節,禮之外找補就是。”
風允食畢,往日還會讓他一同收拾的大嫂看準時間,就將風允攆回了己屋。
“君子有自己的事情,這些小事本就是我做的。”
風允微微蹙眉。
但也無法改變嫂子認定的事情。
“若是在現代,我應該去洗碗才是,可這裡是大周。”
風允沒有與整個世界對抗的想法,也沒有這樣的心思。
按照他的觀察,這裡雖然與前世記載中的那個大周,因為異人異術的出現後有所不同,但大差不差,不少事物都能隱約看出影子。
這裡應是西周,西周是大周的天下,諸侯蟄伏,萬民心中皆有周天子。
風允前世並不鍾愛歷史,對於大周朝也知曉得西周東周的節點在於烽火戲諸侯這個時間段,其餘一概不清。
相比之下,西周後的東周,也就是春秋戰國的先秦時期,倒是知曉一些。
不過他不確定,因為這個世界雖然有武王文王,太公周公,但商朝的歷史很模糊,如同一場禁忌。
只是知曉,從商朝滅後,異人頻出……
異人的出現,必定會改變歷史的走向,這讓他不確定,在數百年後,那位人族始皇帝,是否會出現,那些春秋戰國時期的英豪們是否會閃耀當空。
若是不出現,若是周朝長存……
“禮之一字,是好是壞啊?”
風允不懂,也看不清未來,但他知曉,他如同踏上了禮之制度,成了正士,唯有尊禮,才能長久。
收拾好心思,風允目光堅定。
卻是掃向了面板欄上的地位——禮正士。
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國運,這些氣運如同蟬衣一般,籠罩他的周身,以此庇護他的安危。
而名望一欄也變成了20點。
“明日去內室,尋一好書,繫結種道,以此才能快速成就三流之位。”
篆文這種最基礎的書讓風允的文氣增長不少,可見讀書習之,是文氣的增長方式。
不過可惜,40點的文氣,依舊不是文道的第一個瓶頸,他感覺自己的文氣上升還有富餘之處。
……
第二日,身著一身曲裾袍服的風允,拿著自己的兔符牌踏入典籍宮。
此時風景大不一樣。
“允正士安。”
允為名,風允無字,稱允尚可。
而風允頷首,也無針對之色。
待到風允走遠。
“瞧瞧。不過十六之年,就成了正士,被宗伯看重,上位不遠矣喲。”
“別豔羨了,我們且看今日他的情況,這內室啊,到底有無大恐怖之處。”
說罷,這人指向一旁與風允同時來的一人道:“去,把這堆書抱回外室,按照允正士作的目錄後續補充放好,別亂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