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國曰重民,民曰重國(第2/2 頁)
,我送您。”
一路上,庶民們議論紛紛,義憤之人咬牙切齒,而麻木之人只當作談資。
這讓風允再一次想起宗伯所說的國重於庶民。
庶民與國誰重乎?
“大羅,你說大庭若是陷入了生死危機,你會為大庭而戰,戰至命絕嗎?”
“不必說假。”
大羅也是個實在人,他撓撓腦袋道:“我不知道。”
風允點頭,他看向一位明顯是麻木之人,問大羅:“那你觀那人,會為大庭戰死嗎?”
那人衣裳補丁,頭髮凌亂,一看就是貧苦之人。
“不會,他應該會逃,成為他國流民。”
風允又問一人,此人衣裳樸素,但眼中有光,其身旁還有一位婦人和孩子,家室不錯,他們聽著交談,都神色不甘,滿是憤恨。
“越國怎可這般無力,竟然要公子烈做質!”
大羅轉動著小眼睛,不確定道:“會吧,他有妻兒在大庭,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在大庭生活了幾代。”
……
一路上,風允都在詢問大羅,不同的行人,他們會不會為大庭戰死,大羅給出的答案,讓風允對庶民與國的關係有了一個解讀。
臨近大庭伯宮,風允攔下一人,親自問道:“君且留步,敢問庶民與國誰重乎?”
這人是個庶民,衣著卻得體。
他道:“自然是國重。”
猶豫片刻,他道:“您是允夫子,允上士?”
“正是,多謝賜教。”
風允問了此人,又尋一人問,此人明顯木訥一些,是兜賣豆子的庶農。
“國自然是大。”他說話時,望向遠處的大庭伯宮,有著懼怕之意,看見風允衣著不凡,立即擔起自己的豆子,離開。
等人走後,風允也不再問。
“允上士,您這是做什麼?”大羅不解。
風允周身文氣一蕩,卻道。
“庶民與國誰重呼——國曰重民,民曰重國。”
“且瞧,民說國重,則為國而盡力,國說民重,則為民而施利;便國民一體,國內無憂其變亂,國外無懼其禍患也。”
大羅雙眸一亮。
但很快又黯淡下來。
因為如今的大庭,似乎並不是所有的民都是真心說國重,而大庭掌權的人,也甚少為民施利……
“到了,你回去吧。”風允清楚大庭現狀,也知道自己所說只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他只是想盡力去靠近這個設想,無愧於心罷了。
他從腰間拿下帛書,理了理頭上的玄冠,大步往前。
而前方護衛攔下,風允受命召見,拿出禮上士的符牌後,其通傳不久,風允就在內侍的帶領下前往肅伯宮。
其內侍,也就是後世的宦官,但並非全都是閹割之人,而這些非閹割之人,只能在宮廷外圍服務,很少深入深宮,他們更多是一種服侍君上的近臣,也是士的一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