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仗義與仁義(第1/2 頁)
大宰大步邁入內室。
先是揮手,就將一群護衛將兩位公子,和武正士抬出去。
又將內室的火情撲滅。
其餘的,這些護衛不敢多看一眼。
“我風氏好兒郎啊。”
感受著周遭的氣機。
“是《周易》!”大宰突然一嚇。
宗伯也才反應過來。
剛才風允使用的異術有《周易》的氣息。
宗伯不如大宰對《周易》來得了解,若是風允習的是《儀禮》之術,他肯定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周易》……可我大庭只有四卦。”宗伯蹙眉,但很快鬆開。
因為——
大宰道:“允小子,《周易》乃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你能得之異術,這是你的造化啊。”
大宰這般說,卻有兩層深意,一是誇讚了風允的天資,另一個是說,《周易》為大道之源,難度重重,而是萬經之首,所以風允可以擇萬經中的其一而學,不必死守《周易》。
就如同當初的大宰,初學《周易》則奉為一生之始終,但最終還是學了《周禮》,以《周禮》成就了現在。
大宰和宗伯對視一眼,卻都沒有點破這點。
大宰上前拍了拍風允的肩膀道:“允小子,這典籍宮內的書可看完了?”
風允環顧,搖頭道:“允在典籍宮不一過月餘,還未看完。”
大宰點頭,做下一個承諾。
“唯有異人,方可擔一國大任,但是你還太過年輕,這大庭的書都沒讀完,我與宗伯是萬萬不敢現在就把你抬上高位的。”
宗伯也道:“你先讀書吧,讀書明意,每月我都與大宰對你考核,等到你可以擔起大任時,我們就將你……”
宗伯住聲,望向大宰。
上士之上的變動,還需要大宰來做主。
大宰哈哈一笑。
“你學至《周易》,是為一切之始,不若這樣,我為大宰,其下有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這六典之位。”
“你若成之,可擇其一典,為下大夫,掌一典之治。”
下大夫,這是比上士更高的位置。
而大夫享食邑,是為封地,可世代而居,其嫡子繼承大夫位,其餘庶子可享士位,是真正的氏族!
可不等風允謝之,宗伯卻攔住。
“等等,為什麼是你的六典?”
宗伯肅穆道:“允乃是我禮宮之人,我宗伯隸下。”
宗伯微微沉吟。
大宰面色微動。
“我除卻宗伯之外,還掌了教官-司徒之職。”
“我大庭的宗伯是為正大夫位,允小子年輕,怎能服眾?”大宰輕聲道:“並非我打壓後生,只是擔心他的位置太高,志滿而失,失而損己。”
宗伯也清楚這一點,隨即道:“就以下大夫位,先做小司徒吧。”
“我們都老了,也該讓讓位置,給後生們一點幹勁了。”
大宰聞之,微微一嘆。
“後生有多,但少真正能擔事的,別毀在他們手上就算不錯了。”
想起了那兩位公子,大宰慍怒道:“那是哪一脈的,你作為宗伯,比我清楚。”
“……是季弟家的……”
“罷了,我就先去看看我這季弟吧。”
伯仲叔季,這家中孩子由大到小的稱謂,大宰既然是兄長,也有義務管一管。
大宰又拍了拍風允的肩膀,這才趁著夜色離去。
而宗伯掃視周圍,卻道:“看來你又得重新整理一遍了,內室重要,外人我信不過也。”
風允道:“這是允應該之事。”
“嗯,你的性子沉穩,我欲將司徒之事交給你,也是清楚你在外還教導了一群孩童,已有了夫子風範。”
“這司徒從教化,有教導宗族子弟,士大夫子弟,和管理庶民戶籍,奴隸奴籍等等的事項,你之後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管理之書,也好管理這大庭的教化瑣事。”
“是,學生知道。”
聽到風允稱作學生,宗伯更是滿意。
“關於異人之書,我明日從君上的書庫中給你尋來,希望你能快些成就三流文人,到時又是一番光景。”
宗伯看了看那被禮鎖困住的密室,向風允招手。
風允見狀跟上。
宗伯解開了禮鎖,推開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