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龍韜·勵軍》(第2/2 頁)
下,而馬車也隨即停住。
“公子烈有何事?”
風允望向馬車窗外,就見到一抹夕陽之色。
原來已經是黃昏。
“將入夜,此番是請司徒下車用食。”
“公子有禮。”風允致謝,隨即下車。
車隊的其餘車馬上,也走出一些女子,不過這些面帶憂色的女子都不能和他們一同食用,而是坐於另一旁,由甲兵看守。
風允望之靜默難語。
公子烈道:“司徒是在為這些女子而不忍嗎?‘
風允輕輕搖頭:“是為國之懦弱而難語。”
公子烈抿唇而悲道:“大庭弱小……”
風允出言點評:“國弱君悲,君悲民悲。”
公子烈嘆聲,他道:“大庭確實是一片悲意,上至君上,下至民眾,都無力可施。”
聞聲,風允默默搖頭,他不是這個意思。
公子烈見狀,疑道:“那司徒是何意?”
風允食著烤好的肉乾,也無什麼食不語的規矩,一邊食用,一邊慢論。
“國家弱小,被大國威脅時,君王示其以悲,民也會因為君主的態度而悲,此悲有兩種,一為悲憤,一為悲觀。”
“如今大庭就處於悲觀之中,歸其緣故,乃是君上悲觀,民豈有不悲觀的。”
公子烈愕然。
“可君上悲憤有用嗎?”
“到時民眾悲憤,豈不是造成禍亂?”
風允拿出《龍韜》,道:“禍亂?”
“無處可憤,不加引之,才為禍亂,有憤可指,積憤為怒,一觸而發時,那就不是禍亂,而是捨命對敵,怒發難擋之大民。”
風允將書翻到了《龍韜·勵軍》一篇。
“讀過吧。”
公子烈點頭,如同面對師長時的提問,答道:“勵軍,太公為武王解三軍如何聽令,為其捨身對敵。”
風允點頭。
“你認為勵是何,莫不是以為只是貝幣米糧許諾,或是將領勉勵感化?”
公子烈面色一赤,他確實是這樣認為的,勵,不就是犒賞軍隊,感化軍隊,讓軍隊聽令嗎。
公子烈辯駁道:“在書中,太公就是說,甲兵並不是天性喜歡戰爭、樂於傷殘,他們也畏懼死亡,而是由於將帥關心自己的冷暖和飢飽,體恤自己的勞苦,給予他們戰後的保障或希望,因此深受感動而甘心盡力報效。”
風允點頭,看來這公子烈學得不錯,知道如何感化甲兵,以成勵軍。
但,此時卻不適用於大庭這樣的絕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