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烽火諸侯·戲也真也(第2/4 頁)
是天道還是人道,都不認為諸侯尊周。”
天子嘆聲,可週圍人卻聽出了天子言語中的殺念。
眾人無奈啊,天道說了什麼,都是天子在言論。
而人道說了什麼,天子也在言論。
“轟!”
眾人一驚。
就見大周氣運加持下。
天子周身,煌煌入天,濃厚的氣運化作一道道天光,威懾四周。
後天……
烽火臺之人,皆能聽天子之不滿。
先天……
驪山之地,皆能感天子之不滿。
近聖……
宗周之地,皆能曉天子之怒意。
半聖……
聖人出,天地驚,亦賀之。
但此非真聖,唯有驚,無賀也!
天下諸侯皆能聞言——
“鳳鳥不落驪山,是為烽火不足顯諸侯之心也。”
“勒令烽火出,諸侯皆往,以親上烽火,拜禮周天,其不敬者,周天之下,自然罰之!”
此言出,諸侯卻在猶豫,天子這半聖,是在展現他的力量?
有的國:
“備車,攜禮樂之軍,國之盛產,拜禮周天!”
“這……君上,可是年初時,方才上貢周天,此時再禮,國之不寬裕啊……”
“大膽,周天之敬,豈可怠慢。”
此君聞言,卻是心頭一慌。
若是此言傳出,天子以他國為出頭之鳥,拉弓射之,以懾諸國,該當如何。
君上對內侍使了一個眼色,很快,這出言之人,就謝罪在家,薄葬之。
有的國:
“天高地遠,我百越就不去湊熱鬧了。”
一處山峰,簡陋的火堆之旁,剛剛同響烽火的黎月聞此天聲,嗤笑之後,就不作理會。
燃烽火是尊九鼎,不尊者,被《周禮》反噬,被剝奪爵位。
但上貢卻是尊天子,不管去不去周天,天子說誰不敬,就是不敬。
何況,天子會在此時跑來攻打百越嗎?
這一點,不言而喻。
“諸侯不會真的誠心,天子也不會讓所有諸侯都誠心,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
迴歸烽火臺。
風允遠望,聞天子勒令諸侯之言後,與黎月之想,不無不同。
但更多一言。
“《周禮》就是規矩,天子就是周天,想不到,這一任天子,竟然會將諸侯間,逼迫得如此緊。”
壓迫者,必受壓迫之反噬啊。
此言,卻是不能說出口的。
天子此行,太緊,沒有給諸侯餘地,如此身不由己的情況,是任何人,更甚是這些養尊處優的諸侯無法允許的。
天子是在為自己埋下禍端啊。
風允在思……
“如此大勢之下,勝者為王,其拱衛者最得好處,另一方恐滅亡蕭條。”
天下諸侯,該站隊了,這是天子的試探,也是警告,更是威脅,同時也將變成發兵之理由。
“天子有勇有謀,但此世卻沒有足夠的力量供他揮霍。”
姬宮涅之父,姬靜,周宣王也。
其壯年時重用賢良之士,短暫中興,讓大周的威勢再度興起。
但晚年時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變得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
如今,風允的眼中,這姬宮涅,也是好戰之人。
可這位天子,卻沒有周宣王之隱忍,他不欲行其父之路。
什麼壯年養國而積蓄,待老年時再行戰。
“諸侯勢大,天子等不及了。”
“若是當初宣王沒有徵戰連連,或許天子能有更好的局面。”
當初的征戰,消耗了大周的底蘊,但是其多是征戰四方蠻夷,所以諸侯國之間卻是在積攢力量,順勢的只有大周和蠻夷。
此時,天子卻是看出了大周弊病,或者說。
天子也感受到了來自諸侯的壓迫,所以才會將矛頭指向諸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子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諸侯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如此矛盾,苦的卻還是國中之民。”
“利,皆從民中生產而得,知生,世人不知生也。”
風允想起了知生祖。
“允想起了知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