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的人,比如我們的雙親、孩子、兄弟姐妹或最親密的朋友等等,然後才間接影響我們。另一種不幸直接影響我們的肉體、命運或者名譽,比如疼痛、疾病、即將到來的死亡、貧窮、恥辱,等等。
前一種不幸無疑會使我們的情緒大大超過正常水平,但是有可能經常達不到這種程度。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父親或兒子的死亡或痛苦,竟然像對待別人的父親或兒子一樣無動於衷,他顯然不是一個好兒子和好父親。我們決不會讚揚這種不通人性的冷漠態度,只會報以強烈的不滿。然而,在家庭感情中經常有一些過分或不足之處非常容易讓人不舒服。由於上帝極為明智的安排,絕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對兒女的愛都比對父母的孝心更為強烈。因為傳宗接代全靠前者而不是後者,一般說來,子女的生活和安全全靠父母的照顧,而父母則很少依賴子女。因此,上帝讓前一種感情變得如此強烈,往往不需要激勵而是需要抑制。道德學家們很少教我們如何嬌慣子女,卻常常力勸我們剋制自己的溺愛和過分的關心,也就是我們對待自己子女時會比對待別人子女給予更多不合適的偏愛。相反,他們告誡我們要情真意切地照顧自己的父母,在他們的晚年努力回報他們在我們小時候的哺育之恩。基督教的“十誡”要求我們尊敬自己的父母,卻沒有提到要熱愛自己的兒女,因為上帝早已安排好我們如何履行後一種責任。人們很少指責別人表面上比實際上更溺愛子女,卻常常懷疑別人孝敬父母是裝模作樣。同樣,人們懷疑寡婦誇張的悲痛是假情假意。如果能夠讓我們相信其真誠,即使這種感情過於強烈,我們也會尊重它。雖然我們可能不完全贊同,但是也不會給以嚴厲的指責。以上那些裝模作樣的事例可以證明,至少在那些如此偽飾的人看來,這種表現是值得讚揚的。
雖然那些過分的很容易使人不快的感情似乎應該受責備,但我們從來不會感到厭惡。我們責備父母過分的溺愛和偏心,是因為這些最終對子女和父母都沒有什麼好處;但是我們很容易諒解這種感情,從來不會報以憎恨和厭惡。如果有人缺乏這種感情,反倒讓人覺得面目可憎。如果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女毫無溫情,在任何時候都是橫眉怒目、吹毛求疵,那他簡直是可惡之極的暴君。對於我們最親近的人的不幸,並不是強力壓制自己天然的異乎尋常的感情才是合適的,缺乏那種感情比過分更讓人難受。在這種情況下,斯多噶式的冷漠從來讓人難以接受,這種冷漠雖然用盡一切形而上學的詭辯來支援自己,但是除了將花花公子的冷酷心腸擴充十倍於其傲慢驕橫以外,別無用處。
我們並沒有因為適度的同情別人的不幸而忽視自己的責任,對已故朋友憂鬱而深情的回憶也沒有什麼不好。雖然它們表面上好像痛苦和悲傷,但實質上都是美德和自我肯定的高尚表現。 那些直接影響我們的身體、命運或名譽的不幸則截然不同,我們感情的過分比缺乏顯得更不合適。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非常接近斯多噶式的冷漠無情。
前面講過,我們很少同情因肉體而產生的任何情緒。由於像身體受傷這樣的偶然原因產生的疼痛,或許是最能引起旁觀者深切同感的肉體痛苦。旁觀者也很難不為垂死的鄰居感到深深的悲哀。然而在這兩種情況下,旁觀者的感受都無法與當事人相比,因此後者決不會因為前者的泰然自若而感到不快。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堅強不屈?公正的旁觀者
僅僅是由於財富的缺乏或者貧窮,並不能引起多少憐憫。為了這個而怨天尤人,很容易讓人瞧不起而不是同情。我們看不起乞丐,雖然在其糾纏下我們可能會施捨一點財物,但我們從來不會鄭重其事地憐憫他們。從富翁淪為乞丐常常讓人飽嘗人世艱辛,所以往往會得到旁觀者發自內心的同情。雖然在如今這個社會,遭受這種不幸的人經常是因為自己不爭氣,但是人們還是非常可憐他,決不會讓他一貧如洗而不聞不問。依靠朋友的慷慨和那些債權人(雖然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抱怨他的揮霍無度)的寬容,他通常都能得到雖然微不足道但多少是體面的資助。我們也許很容易原諒遭受這種不幸的人的某些弱點。同時,那些自強不息的人,在新的環境中仍然樂觀自足,並不因為地位的改變而自暴自棄,他們不是按照自己的財富而是按照自己的品行來評價自己,因而總是得到人們的深切贊同和高度敬仰。
……
我們很難對關乎自己個人切身感受的事情無動於衷。對於別人的倒黴遭遇,我們總愛抱著幸災樂禍的輕快心情進行回憶,但如果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痛苦回憶,我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