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現,他經常的調整職務,全鄉的自然村換了一個遍,到處沒人要,便調出了白堤鄉,剛一報導,還未上任而患緊急病死了,沒有單位了理後事,雙方不承認是自己的人,下場十分可悲。可現實中,因愛搞小動作的人也有他們的市場,因為有人對別人的滴滴咕咕感到平易近人和溫暖。也就有了好感。鶴壁中學有個炊事員叫秦剛,最喜歡聽這小聲說話,只要對著他的耳朵小聲說話,什麼條件就會答覆。有時學校離集市遠,起小灶的老師經常不是短鹽就是缺油,如果有人大聲問:“秦師傅,夥上有鹽嗎?”賣給一些。“他則說:“夥上沒有,商店裡有,”有人問他:“秦師傅,夥上有開水嗎?”他說:“開過一次了。”後來有人發現他喜歡小聲說話,於是老師就改變了方式,自己短什麼就壓低聲音對著他的耳朵問:“秦師傅,夥上有鹽和油嗎?”他卻大聲說:“有,我給你去拿。”結果他把鹽和油送上門,也不要錢,因此說,世界上有什麼現象是因為它有市場,有人喜歡嘀咕,才有了喜歡嘀嘀咕咕的人,因為有喜歡聽好話的,才有了善於說好話的。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同性格、不同風格的人,這也不大要緊,但對那些經常拉扯,鬼鬼崇崇的人應該說有一點警惕,本來是一些光明正大的事,非要弄的神秘莫測,本來是一些不該隱蔽的話,非要弄的神秘莫測,本來是一些不該隱蔽的話,非要拉一個背場,嘀嘀咕咕,表面上好象是拉近了距離,實際上一種套近乎,弄得別人疑神疑鬼的,與人與己都沒好處。有些悄悄話並不見得有什麼陰謀,可本來沒有陰謀的事,被別人誤解很深,何不光明磊落一些,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正是對這樣種現象的嘲笑,我們雖然不能把這種嘀嘀咕咕的小動作視為小人,但他畢竟不是君子之舉,君子之行,君了之言。我們在日常的交際中,雖然不能隨時看清對方的真實面目和內心世界,但,善於留心,也不難發現那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第六章
八年抗戰說時間
每當我從資料文獻中,報紙雜誌裡,書本歷史上看到“八年抗戰”一詞,便有一種困惑不解。
由於史學界的誤區,也把國人帶進了歷史的誤區裡,說起八年抗日,其國人家喻戶曉,其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可以說耳熟能詳,因為這是一客觀的歷史。國人再健忘也忘不掉,日本人再掩蓋也掩蓋不住,再美化也美化不了,八年抗戰一詞印在國人的腦海,刻在華人的骨頭上,那是華人的恥辱,也是華人歷史上的陣痛,事隔半個世紀,提起那段往事,有良心的中國人會隱隱作痛,有志氣的中國人會憤怒,這是任何人在腦海揮之不去的烙印與傷痛,但“八年抗日”一說,不知當初是誰先開的口。無意中歪曲了抗戰歷史。
抗日戰爭,應該說從奮起反抗那一天算起中國就進入了抗日時期,不管是積極抗戰,還是消極抗戰,不管是打了勝仗,還是打了敗仗,不管是政府抗戰,還是人民自發的反抗,不管是全國抗戰,還是區域性抗戰,只要不是面對日寇與蹂藺無動於衷,坐以待斃,只要奮起反擊,就可以稱之為抗日,而侵略應該是非曲直,日本人的軍隊從踏入中國的國土那一天就應視為日本人的侵略,瀋陽的皇姑屯事件前,沒有向日本人開一槍,只是日本人的侵略,算上不抗日的開始,作為抗戰應該從馬占山向日本人開第一搶,中國就進入了抗戰狀態,不管是大打還是小打,不管是打勝仗還是打敗,只要對侵略的一方開槍還擊就算進入戰爭狀態,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後,因為雙方的軍隊向對方開火,中國也進入抗戰的狀態,雖然蔣介石消極抗戰,但中國軍隊並沒有熟視無睹,已經向日本人還擊。因此,中國的抗日戰爭應該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開始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共14年,應該說中國抗日戰爭長達十四年之久,怎麼成了八年抗戰,應該是十四年抗戰,如果說抗戰時間應該從政府正式抗戰開始,那麼抗戰就不是八年,而是從太平洋戰爭爆發算起,也就成了五年。說八年抗戰爭無論從時間上和空間上還是政治力量上以及規模上都不能定為八年,不能把七七盧溝橋事變作為抗日戰爭的開端,應該從一九三一年東北三省人民對日本軍隊的還擊和馬占山向日本開的第一槍開始,中國就進入抗日戰爭時期。
從規模上講,中國政府面對日本人佔領東北三省無動於衷,而東北三省的人民並沒有熟視無睹,他們自發的組織力量,組織地方武裝,或者是地方軍人的勢力,抗戰的規模雖小,但日本人佔領的畢竟是東北,而不是全國,淪陷區人民的反抗就是抗戰的開始,雖然政府消極抗戰把矛頭與精力對準共產黨,但東北三省有農民自發組織的武裝,有共產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