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頁)
後才形成了她獨具特色的魅力。
在荒涼中一顛簸。長城皮卡抵達桑株塔格鄉。一個很落後地鄉鎮。李老四將車停在一個院落前。說道:“也就是去年吧裡地山料和籽玉交易非常火爆。當地地撿玉人都是在這裡等待客商上門地。”
和田籽玉是沒有坑地就淺在河床上。所以叫撿玉要以為和田籽玉隨手可以撿到。撿玉人只能徒步在這145萬平方公里地範圍內進行尋找出門就是十幾天甚至好幾個月。從春秋時期到現代。一代又一代地撿玉人就在整個玉龍喀什河流域反覆穿越。尋找真玉。
當一塊美玉佩戴在你身上地時候。你可曾知道。它記載了怎樣地滄海桑田、歲月變遷?
三個人下車走進院落。一個維族老人出來打招呼。看到李老四。他用生澀地漢語說道:“李廠長。一年沒見了。”
李老四跟他寒暄幾句。切入正題。他說道:“最近生意怎麼樣?”
“年景不好。收成少。高檔明料走俏。中低檔貨和賭石滯銷。”維族老人接著問道:“你們是來‘賭肉’的吧?”
說到賭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翡翠原石,其實最早的賭石賭的是玉璞。賭石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塊賭石就是“和氏璧”。相傳在二千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和的人,他發現了一塊玉璞。先後拿出來獻給楚國的二位國君,國君以為受騙而先後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和無腿走不了,他抱著玉璞在楚山上哭了三天三夜,後來楚文王知道了,他派人拿來了玉璞並請玉工剖開了它。結果得到了一塊寶石級的玉石,這塊寶石被命名為“和氏璧”。後來這塊寶石被趙惠王所擁有,秦昭王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換這塊寶石,這可能就是價值連城的典故了。
和翡翠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和田玉都需要賭的,因為有一部分和田玉仔料是沒有皮殼的,發掘出來就是明料。只有帶皮殼的和田玉仔料才需要賭,和田玉的“賭石”被當地人稱為“賭肉”。和田玉仔料一般分為三層,最外層是風化的外殼,稱為皮,由於所埋地點不同,皮質也不同。外層內有一層肉皮,又叫霧,或者糊。內皮裡就是玉的本質,俗稱“肉”。交易雙方需要賭的,就是風化皮內包裹的“肉”。
李老四點頭說道:“我們就是來賭肉的。”
維族老人笑著說道:“你們來的正是時候,都在裡面了,進去看看吧。”
唐風隨著他們走進裡屋,裡屋的中間有一張大桌子,上面擺滿了各色和田玉賭石,周圍坐著幾個老人,漢藏維都有。李老四說道:“他們都是撿玉人的家人,專門負責銷售。”
維族老人說道:“你們隨便挑,挑好了再談價錢。”
杜紀元說道:“這些山民都很純樸,都是根據相玉經驗來開價,不會亂來的。”
大的總是顯眼,唐風第一眼就看中了那塊最大的仔料。這塊仔料上面的標籤很有趣,字跡歪歪斜斜的,上面寫著,吉穆翰家的和田玉山流水仔料05公斤。山流水仔料介乎於仔料和山料之間,賭性最大。這塊仔料呈橢圓形,線條流暢,表面粗糙上去跟普通石頭毫無區別,黃褐色石皮,沒有一絲半點的玉料痕跡。
李老四拿出放大鏡仔細看了看,說道:“肯定
,但這塊賭石的難度大了點,有沒有玉很難說,你自吧。”真正的山流水仔料在河水中歷經千萬年的水流沖刷磨礪,在有裂隙的地方會自然受沁,顏色由淺入深渡自然,這就是活皮。在賭石的鑑定中,顏色過渡是關鍵詞,一切都源於自然,這就好像一棵樹的樹葉,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全部變黃。
唐風從李老四手中接過放大鏡了半天也沒有新的發現,這就是和田玉賭石和翡翠賭石的區別了。翡翠賭石還可以從癬斑、蟒帶和松花等外部特徵進行判斷,這塊和田玉賭石完全無跡可尋,人知道這是一塊賭石,有沒有玉只有天知道,賭石的運氣就像搓麻將的手氣三分人為七分天成。
這塊賭石唐風不敢急於下結論,他開始觀察旁邊一塊仔料,這也是吉穆翰家的,這塊仔料的石皮是褐色的次生石皮,已經接近半明料重約一公斤,通體扁平皮薄而細膩。從放大鏡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遍佈石身表面的、無數細細密密的小孔,這種特徵俗稱汗毛孔鑑別真假籽料的重要依據。古人說玉是通靈之物,能吸天地靈氣日月光華,人之元氣,這種說法很誇張,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玉有汗毛孔,會吸取人體的汗液,佩戴久了就會自然受沁,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佩玉是要比穿金戴銀有內涵、上檔次。
當然,汗毛孔只能辨別籽料真假,有沒有玉只有擦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