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好?”
“好!”林沐雨點了點頭。
唐風和林沐雨還沒有走到地攤,攤販就喊道:“哎,帥哥、美女過來瞧瞧吧,我這裡的東西都是從農村淘來的,絕對有收藏價值。”
第二十章 地契與奏摺
古舊文書上面的年代都很詳細,能精確到某朝某代,某年某月,甚至到某時。這類藏品如果能反映某個時代的社會生產關係、經濟制度,那肯定就能具有較高的價值,運氣好一點,恰巧能夠遇上與歷史名人有關或者是能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古舊文書,那價值就不可限量了。
林沐雨今天穿著一身運動裝,可以跟唐風一樣蹲下身看這些東西。
這個地攤雖然小,但品種卻不少,常見的古舊紙質文書都有涉及,唐風隨便拿起幾樣看了看,都搖著頭放了下去,這類小攤到底是出不了什麼好東西。古代文書多數都是紙質的,辨認真偽先不要看上面的內容,直接從紙張著手。
古代紙張的一般都顯得淡舊,手感光滑勻淨,無雜漬。與現代紙張相反,越厚的古紙就越脆,也越容易破裂。道理很簡單,比較厚的紙就像包裝香菸的紙一樣,有很明顯的層次,使用久了就容易起毛邊,毛邊多了層次就會分離,再加上與空氣長時間接觸、受潮等原因紙質就會失去韌性。
唐風看過的幾張文書顏色都很生硬,沒有自然退化的舊色,有些厚型紙看著古香古色,顏色卻很新,明顯有磨光痕跡,古紙那經得起這麼折騰。
唐風看了半天,最後,他的眼光停在了一張外面罩著塑膠薄膜、裡面皺巴巴的就像草紙一樣的地契上。他伸手拿過這張地契,還沒有把它從薄膜封套中拿出來,老闆就說道:“哎,哥們,這個可不能拿出來呀,舊的就跟老人似的,折騰一次就少活兩年。”
唐風說道:“那好,我就在外面看。”
古代的地契分為白契和紅契兩種,俗稱“民契”與“官契”。買賣雙方未經官府驗證而訂立的契據叫做草契或白契。白契在官府驗證納稅之後,由官府為其辦理過戶手續,再貼上上官方排版統一印刷的契尾,最後剁上蓋縣州府衙的官方大印就是官契了,由於官印是紅色的,所以又叫紅契。而唐風手中的這張地契就是紅契,內容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民間買賣當事人的“立契文約”。毛筆書寫,字跡清晰工整,當頭兩個字比較大一點,寫著立契兩個字,之後,就是買賣雙方的合約內容,最後,就是今人也非常熟悉的八個大字——恐後無憑,立契為證。內容的後半部分就是契尾,上面有立契文約的官方陳述,最後標上了“河間府須、皋十六拾陸號,大清乾隆拾年三月十一”等代表編號、日期的文字。
這張契約總共有三處官印,分別蓋在立契文約、契尾和日期三個地方,字是大紅色的篆體款,上書大清河間府印六個字。除了官印,唐風數了數,至少還有七八個人的指印,估計這些都是當事人、中間人、代書人等人留下來的,由於年代久遠,有些指印已經模糊不清。
有一點唐風現在可以肯定,這份地契的紙張絕對不是偽造的,關鍵就看內容是不是作偽了。他問道:“老闆,這怎麼賣的?”
()好看的txt電子書
攤販瞧了瞧唐風,說道:“您說這呀,這價錢可就有點貴了。”
“我們不是被嚇大的!”林沐雨說話就是直接。
攤販說道:“六千。”
唐風說道:“六千沒有問題,但您得讓我拿出來仔細看看。”
“喲,這麼巧呢?我們也來看看。”趙永世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他在唐風的另一邊蹲了下來,林沐雨皺了皺眉頭,這個傻小子,都不知道等他們走遠一點再看東西。
陳彥問唐風道:“怎麼樣?”
唐風說道:“還得看看。”
“您要誠心買,當然是要給您看仔細的,您可得手下留情呀,這玩意不能再折騰了。”攤販話在說著,他這個時候的目光卻停留在了江源身上,畢竟是“珠寶展覽會”,商人看了都喜歡,他立即拿出一張類似於請帖的東西說道:“您看這個,這可是明朝的奏摺,皇上看的東西,放到家裡多有面子。”
奏摺就是古時候高階官員向皇帝奏事進言的文書,在電視劇《大宋提刑官》中有一個情節,某八部巡按拿出一份奏摺對宋慈說道:本官明日早朝即向聖上遞交奏摺,這純屬導演不懂歷史瞎扯淡。奏摺又稱摺子、奏帖或摺奏,這兩個字的稱謂最早見於順治十三年。
江源拿起那份奏摺,字正腔圓的念道: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事宜已籌備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