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細緻的活,要花費的功夫也最大。一棵棉花上結有十多個花,人們撿上老半天才能撿乾淨。好的棉花交給國家一部分,大傢伙分一部分。剩下的棉花桃子,人們把它摘回去,扒開了去掉棉籽撕一撕再曬乾它,雖說沒有好棉花那樣潔白、柔軟和保暖,可奶奶和嬸子大娘們照樣把它當成寶,用來紡線織布做衣裳。
紅薯刨出來在地裡就分到了各家各戶。人們隨著刨隨著就分到個人家,人們就地把它鑔成片,曬乾了好收藏起來,做來年的口糧。紅薯也留有一部分,把它下到窨子裡,留著在冬天裡吃。大鍋裡煳出來的紅薯格外的香甜,每家每戶把它當成主食。吃幾塊熱乎乎的紅薯,就著香油拌的鹹菜絲,再喝上一碗金燦燦的棒子麵粥,別提有多美啦!
紅薯秧子上的葉子,人們也捨不得扔。拿回家裡把它洗淨剁碎了,用小磨磨上點豆子,熬上一大鍋小豆腐。再把紅尖椒在灶坑裡燎一燎剁成末,和蔥末、香菜末、鹽拌成佐料。拌在小豆腐裡實在是好吃極了。至今回味起那美味來,仍舊是香味無窮。。。。。。
在這大忙的季節裡,學生們也經常到地裡去,幫著生產隊裡秋收。放學後,我也扛著鐵鍬背起糞筐,跟著鳳姑和小山小嶺他們去翻落在地裡的紅薯。帶著耙子去玉米高粱地裡樓柴火,或拿著鎬頭去刨玉米、高粱的茬子。雖說我感到很累。但是,也學會了不少的農活,長了許多的知識。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章 老家過年
當人們忙完所有的農活時,已經來到了臘月,各家各戶開始預備過年的東西了。把精心飼養的豬和羊去賣掉,賣的錢好用來置辦年貨,這些錢也是一年的日常花費之一。準備過年時最重要的事情當屬排隊磨面。一個小隊有二、三十戶人家,而石磨只有一個。所以,要想在年前每家都磨好黃米麵和白麵,就得到隊裡登記排隊。
磨白麵之前,先要把麥子裡的小石子和土坷垃揀淨,再用乾淨的溼手巾把它擦乾淨晾乾。然後,才上磨磨面。把麥子堆滿磨盤以後,綁好槓子掛好馿套,再牽出灰色的毛馿,給它戴好捂眼和套包上好套,催趕著毛馿拉動石磨來磨面。磨出來的麥子再用簸箕撮到磨盤上,磨完了篩,篩完了再磨,把麥麩子收淨,幾次三番,過完最細的籮兒才見到雪白的麵粉。黃米麵也是這樣的磨法。
磨面的時候一家連著一家,人歇磨不歇。一頭毛馿拉上半天磨就要換另一頭,馿兒卸了套以後,一定得把它牽到空地上,讓它打上幾個滾一解勞乏。大叔說:“這叫好人一個盹,好馿三個滾。”
我詫異地問他:“為啥呀?”
玉叔回答:“這樣是為了讓它解乏,它才有精神,才能有力氣!”
在磨面的時候,我學會了用籮篩面。在篩籮的時候,用力大了和過快了都不行。籮兒擺動的快了,就會在滑桿上跳動,籮裡的糧食就會撞出來,篩的慢了就跟不上磨。所以,篩籮要又穩又快才行。
接下來忙著蒸黃米麵窩窩(年糕)、蒸饅頭和做豆腐。蒸年糕的時候放上紅棗,金黃色的黃米麵窩窩配著紅紅的棗兒,看著就極其地誘人。十歲的我一頓就能吃上四五個。蒸的饅頭也有許多種。放棗的放糖的,桃形的還有魚形的,各式各樣既好吃又好看。
在我眼裡玉叔是最忙的人。除了家裡的大事小情以外,隊裡所有的事情都要親臨。田地裡的活忙完以後,其他人全都去忙家裡的事情了,可他還要為生產隊而忙碌。年底是他一年當中最忙的時期,除了家裡的事還要管理小隊裡的賬目。把糧食和皮棉過好秤,該交公的交公,該分個人的分給個人。還要統計每個人全年的工分好結賬分錢。又苦又累加工棉花的活,也離不開他。
想要加工好棉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先要把棉花籽壓出來,才能彈出潔白柔軟的好花。那個年月在鄉下還沒有電,軋花機和彈棉花機都需要用腳來踩動踏板,才能帶動機器轉動。
我看見在充滿細絮和灰塵的機房裡,玉叔和屋裡的叔叔們,他們的頭上和臉上都蒙的只露出雙眼。玉叔在操作軋花機。他一腳用力地踩著踏板,雙手徐徐地填續著棉花。棉花經過較齒狀的板牙後,棉花從前面的託板上滑出,毛茸茸的棉花籽灑落在地上。另外倆個叔叔把未加工的棉花抱到玉叔的跟前,再把加工好的棉花抱到彈棉花機上。
彈棉花機也是一叔叔用力踏動著機器。另一叔叔鋪好棉花往機器裡續著。未加工的棉花無序,而且參雜著枯枝敗葉很髒也不鬆軟。經過彈棉花機彈過以後,會變成潔白有序又鬆軟而且連綿不斷的棉絮。在棉絮出口的一端,還有一叔叔忙著用細長的竹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