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1/4 頁)
“這也正是苗王地位十分尷尬的原因。苗疆部落太多了,苗王並非世襲,而是四大苗一起推選的,因此權力十分有限,遠不像其他三大土司那樣。但是也正是因為苗王不是世襲,所以大部分苗王從來沒有做過太出格的事情。所以凡事都是利弊兩面。一旦苗王換人,那麼上一屆苗王的部落也就會再次淪為普通的部落,甚至連普通部落都比不上。”
胡依依也是感慨道。
“那她這麼小就出來做工,家人就放心?”大小姐想著自己的身世,與之對比,心中也是一陣酸楚。
“其實很多苗人家中,像她這樣年紀的孩子已經幫著家裡分擔一份力了。苗疆土地稀少,糧食有限,就必須更多的採集藥材或者去茶園工作賺錢,否則到了冬天就只能全家人捱餓,飢不果腹了。”
胡依依又是輕聲嘆道。
“那為什麼不開墾更多的梯田呢?”大小姐不解的問道。
“苗疆大部分山是石頭山,根本不能開墾梯田,也無法種植糧食。而能夠開墾梯田的山脈,必須保證水源充沛,這樣的山脈少之又少。像巫鬼大會的高壩寨子,就比較適合開墾梯田。而鳳凰山則不適合。”胡依依說道。
“所以這裡才這麼重視茶園,用產出的茶去換糧食。”肖遙終於理解了苗人如此重視茶葉會的原因,這直接關係到茶農一家人的生計問題。
“是呀,苗人們最缺的就是糧食,而且深入苗疆後,遠不像彭氏土司土族那些地方,他們那裡水運發達,比較便利,但是進入了苗疆深處,一切就只能靠馬隊向外馱運了。”胡依依點頭說道。
“這些馱茶葉的馬隊所走的路線就是著名的茶馬古道嗎?”肖遙問道。
“是的,這些馬隊或者馬幫主要的路線就是貫穿苗疆的三條茶馬古道,分別通向川藏,中原和東南。”胡依依說道。
說道茶馬古道,肖遙不禁想起巫典上對於這方面的敘述,這苗疆的茶馬古道有三條:第一條是西北茶馬古道,橫跨西川通往藏族地區;第二條為中原茶馬古道,通向中原地區;第三條東南茶馬古道,則是通向東南各大城鎮要塞,更甚至漂洋過海,被販賣到異國他鄉。
茶馬古道起源於早期的“茶馬互市”。
因高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那裡居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
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只好從苗疆地區購進。
而在苗疆和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征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往往都是供不應求。而藏區和西川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而苗疆主要為山區,因此十分依賴馬幫運輸各種物資,就用不斷產出的茶葉從西川和青藏換取馬匹。
再到後來,茶馬古道不斷發展,苗疆和內地中原以及東南地區不斷發展貿易,但交易的卻不再是馬匹,而是用茶葉來直接換取糧食。
“自從彭氏土司開始注重水運以來,沿著苗疆和西川的分界線的各種河流水運不斷被開發運用,不過這些地方主要處在河流的中上游,水淺且急。
反倒是通往中原的部分,由於處在中下游,水運十分便捷。
因此現在雖說還是稱作茶馬古道,但是更多的物資卻都是先聽過水運運到苗疆附近,才換成馬幫進山。
胡依依給兩人再次充當起了一名合格的導遊。
看來這彭氏土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幾乎是苗疆和外界的一個重要樞紐了,而且進入苗疆的糧食也主要從那裡運輸進來,說不定朝廷已經盯著溪州很久了。所以才會提出改土歸流。
肖遙在心裡想著這些,一邊說道:“我們進入鳳凰山的路線就是一條古道嗎?”
“是的呀,這就是中原的那一條古道。現在已經是最大的一條古道了。”胡依依回答到。
“那這個品茶大會又有什麼特別的呢?”肖遙問道。
“大家都知道,茶樹本就起源於西南苗疆,隨著飲茶人群的擴大和茶葉貿易的發展,使茶樹種植區域逐步擴大。全國的產茶區共劃分為四大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西南茶區和東南茶區。其中,江南茶區主產綠茶、特色紅茶和黑茶,江北茶區主產綠茶,西南茶區主產紅茶,同時出產普洱茶和綠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