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第2/4 頁)
權也不在自己的手裡,但是彭山還是有了一種指點江山的感覺。
這種感覺彭山極為喜歡,而且還極為期盼,“肖兄,只是朝廷在江南江北兩個大營,各有一萬的精銳營兵,在江淮四省附近各省,還有府兵接近四萬,這些都遠強於我們苗疆。”
“溪州土人雖然原來可以人人為兵,按照這樣的徵召,可以勉強湊足一支軍隊,只是這些市井小民,上了戰場,幾乎就是送死。”彭山說出了自己的另一個擔憂。
朝廷的軍隊不但人數佔用優勢,訓練也佔有優勢,而且還有廣大江淮地域和中原地域作為補充。
苗疆四省由於經濟落後,一直人口較少,雖然很多部落都半兵半農,但是實際軍事水平,低得可憐,根本就沒有經歷過什麼像樣的軍事訓練。
這樣的軍隊,如果戰勝還好辦,一旦戰敗,那就兵敗如山倒,幾乎難以收拾。
肖遙在鳳凰山主峰下面看到過那些臨時拼湊的白苗巡邏隊就是這樣的軍事能力,那些農民雖然被組織起來,但是明顯沒有什麼實際戰鬥力,即使基本的武器也是十分缺乏,在苗疆鐵礦稀少,一些地方甚至還在沿用青銅器具,現在朝廷收緊了鹽鐵供應,就是斷絕了苗疆各部擴軍的可能。
而且即使勉強擴軍,沒有足夠的鐵礦石,連最基本的訓練都無法滿足,又如何對抗朝廷的大軍壓境呢,這既是彭山的擔心之處,也是朝廷中能夠依仗的優勢。
“小王爺,很多時候,戰爭未必是正面的直接對戰,朝廷如果出兵苗疆,初期至少要封鎖三條進入苗疆的古道,而且正面只能從溪州一線進入,那麼攻打溪州城,進入苗疆腹地,這就需要至少三萬以上的營兵兵力,然後在輔以至少五萬的府兵兵力,所以如此接近十萬大軍,千里奔襲,所需供給更是一日千金。”肖遙開始從軍事角度分析。
“而且每佔領一處城池還需要分兵駐守,以防補給線斷裂,苗疆各個部落糧食十分有限,朝廷軍隊根本無法就地取糧,那麼這種進攻就會慢慢轉入對峙,所以不讓朝廷軍隊包圍迅速擊破,才是苗疆各部的最好選擇。進入十萬大山,朝廷的軍隊就沒有了辦法。”肖遙開始用現代軍事理論啟發彭山。
“那我們是否應該主動放棄溪州城?”彭山問了一個關鍵的事情。
“溪州城依山背水,易守難攻,因此絕不能輕易放棄,固守溪州,才能凝聚民心,朝廷當然一定會想以雷霆之勢攻下溪州,所以溪州的後路要早做安排,但是絕不能放棄得過早,而是要使得朝廷大軍,氣勢變弱後,再把一座空城留給他們好了。只要人在,溪州城就在,人不在,溪州城就真的不在了。”肖遙明白彭山的問題用意。
大家都知道溪州城是守不住的,但是放棄溪州就意味這彭氏土司放棄千年基業,固守溪州則會被朝廷一舉全部殲滅。
溪州既是苗疆未來戰事的一面鏡子,也是一個風向標,拿下溪州城,朝廷的軍隊就可以直指鳳凰城,那樣進入苗疆腹地就再無障礙,因此朝廷的軍隊一定勢在必得。
直接放棄溪州城,必然會得到很多彭氏土司內部人的反對,而固守一段時間之後再放棄溪州城,這時機點就變得極為關鍵。
弄不好彭氏土司會老本盡失,而且朝廷可能會真的長期佔據溪州,作為控制苗疆的橋頭堡。
所以如何讓朝廷獲得一個沒有了戰略價值,但是又必須分兵駐守的溪州,才是最好的選擇。
“肖兄,一旦溪州失守,苗疆門戶洞開,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而且在鳳凰城之前,根本就沒有什麼更合適的地方,可以阻擋朝廷兵鋒所向。”彭山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朝廷大軍深入苗疆越深,補給線就越長,他們需要依託官道馬隊進行補給,所以,朝廷兵鋒達到鳳凰城的時候,也就是他們開始變得虛弱的時候,勞師以遠,這是最不好的選擇,但是作為苗疆統治的象徵和中心,朝廷想要在苗疆廢除土司制度,就只能拿下鳳凰城,並且直接控制鳳凰山,沒有別的選擇。而且佔領了溪州後,他們驕兵氣盛,未必會在意這麼長的補給線所帶來的問題。所以最為關鍵的就是沿著這條官道,堅壁清野,不給朝廷大軍沿途獲得補給的可能,如此退兵就指日可待了。”
肖遙明確的講出了極有可能的未來戰事發展,用持久戰拖垮朝廷的軍隊。
彭山暗自點頭,認同了肖遙的觀點。但是這裡面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溪州到鳳凰城,很多部落並不屬於彭氏土司,也就根本不會聽從彭氏土司的命令,苗疆各族本就相對弱小,如果內部再不團結,那就真的麻煩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