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火中取栗活危局(第4/5 頁)
聯已經向我方轉述了類似的要求,故而上級在慎重考慮後,同意了蘇聯人的要求,並請蘇聯援華總顧問為中人,撮合軍統東北武裝跟抗聯的全方位合作。
援華總顧問自然願意當這個中人,便邀請國共雙方的專人進行了會談。
換做是其他戰場,老戴是絕對不會同意跟中共方面攜手。
可恰恰這是東北。
在他看來,東北的軍統武裝,此戰之後會進入衰退期,說不得還會退入蘇聯。
同時這件事還關係著蘇聯對華剩下的多達九千多萬美元的軍援,且還是侍從長同意的,這種情況下,和中共聯合也不是什麼大事。
說到底,他雖然認可了張安平的判斷,但對東北武裝力量的未來充滿了悲觀,既然是棄子,那跟中共聯合又何妨?
正是因為這種心態,援華總顧問很容易就達成了目的,東北的兩支力量就此聯合一起。
說起來也搞笑,這一幕其實是張安平一手促成的,但在聯合後,反對聲音最響的也是他張安平。
用張安平的話說:
「我的學生都是黨國棟樑,他們眼中只有黨國丶只有領袖,決不能跟地下黨同流合汙!」
為此,老戴特意向張安平發來了電報,告訴張安平這是為了黨國大計考慮,你就不要亂髮牢騷,一定要告誡你的學生,要為了大局考慮……
這封電報差點把張安平整笑了。
好嘛,尚方寶劍來了,以後東北出了啥情況,這封電報在這裡擺著,跟他張安平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
東北的敵後武裝處境非常艱難。
那裡的情況特殊,和主戰場是不同的。
主戰場這邊說到底是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輔相成,但在東北,壓根就沒有正面戰場,遊擊作戰極其艱難,武器裝備全靠繳獲,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補充。
許忠義在上海打磨了數年,再加上有張安平給予的大量的金錢支援,他在東北也勉強維繫著軍統武裝不到兩成的補給,剩下的補給終究是要靠繳獲。
可以說東北的軍統武裝,度日如年。
而現在,他們突然間得到了來自蘇聯的補給,用宮恕的話來說,那就是:
沃特瑪多久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了?
抗聯的情況類似,腰包裡的子彈鼓起來後,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正應了一句話:
漢奸屯(貶義詞)糧我囤(褒義詞)槍,漢奸就是我糧倉!
兩支武裝闊綽起來後,兩家相互聯合,開始了敵後的大規模破襲作戰,再加上軍統這邊受張安平影響,經常給「榜一大哥」發去戰果照片,倒是讓「榜一大哥」越發歡喜了,恨不得天天刷火箭。
惡劣的東北局勢,因為「榜一大哥」的賣力支援,就這麼被盤活了!
日本人大怒,一邊調兵遣將的掃蕩,一邊拎著「蘇日中立條約」向蘇聯發出了抗議。
蘇聯人呵呵一笑:
我可沒有派過一兵一卒過境支援抗日武裝,你怎麼能汙衊我呢?
然後,他們反手加大了支援的力度。
因為蘇聯的特工發現東北的抗日武裝,竟然嚴重的遲滯了日軍物資丶軍隊集結的速度。
那還等什麼,加大支援力度啊!
如果能把日本人拖到冬天,估計面對西伯利亞的極端嚴寒,日本人到時候恐怕下不了梭哈的決心——這不就輕易爭取了半年的時間嗎?
沒想到不出人只出一丁點物資,竟然還有如此之奇效!
受此影響,蘇軍在蘇德戰爭的中後期,竟然還將大量的敵後游擊隊的軍官送到抗聯這邊來取經。
……
1941年八月底。
日本大本營對蘇德戰場的局勢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分析後,終於做出了決定:
放棄北上!
原因很簡單,德軍在經過了最初的快速挺進丶大規模殲滅戰後,推進的速度從之前每天的平均三十公里降到了寥寥幾公里,且蘇軍的滾筒戰術已經開始有效的應對起了德軍的閃電作戰。
日軍經過多次分析得出結論:
短時間內德國人是不可能擊敗蘇軍的。
此時如果他們貿然將百萬大軍投入到對蘇作戰中,一旦陷入了僵局,日軍將會不可避免的崩潰。
北進之路,徹底堵死。
回過頭再審視局勢,日本人發現北邊的「棕熊」是會將自己拖進泥潭的怪獸,可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