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板當消災解厄。
那還不算慘,更恐怖的是,從上一屆的更夫嘴裡傳出,經常有一名女子像抹幽魂似的在夜裡寂靜的大街上游逛!擔驚受怕之下,他硬著頭皮撐了一個多月便做不下去了,這才讓梅十三撿漏尋了個活計。
普通人受不了,可對於梅十三來說卻是易如反掌。
第三十一回
就這樣,工作找到了,梅十三略興奮了下,接著又開始煩惱住的地方。與其不知底細地滿街亂轉,還不如尋個熟悉環境的人幫忙。
“哎?公子想在附近賃屋而居?呃,這個小人倒是知道幾間,靠近鬧市的也有,不知公子意欲哪種環境?”
在福來客棧,那個熱情的店小二問道。
“清靜點的,閒雜人等少些便可。”梅十三一見有門,不禁眉頭舒展,心中鬱結頓開。
店小二努力在腦子裡翻了幾番,“清靜點的……有倒是有,不過離我們鬧市遠些。就在拱橋南街的古家草廬挺適合,只不知公子是否會嫌棄。”
“古家草廬?嫌棄?這話從何說起?”梅十三好奇道。遠些無妨,她身懷絕技,再遠的路程也不過眨眼功夫。何況,遠些才好呢,省得她彈琴或練劍招人現眼。
店小二摸摸後腦勺,有點不好意思道:“不知公子這兩天是否聽說過古小神醫,古家草廬指的就是他們家。古家本是家境清寒,全憑几間破舊草廬賃人賺點微薄之用。雖說如今幾經修葺一新,可……可人們總有些忌諱,說那是給病人住的地方……”
古人的思想跟現代人大不相同!現代人是巴不得有位神醫住自己家,可在古代,大夫這個詞表示著他經常接觸各種病人,住在附近倒是能令人心安,可一旦住在隔壁大家就不自在了!更別提住到大夫家,好像詛咒自己有病似的!所以大多人對神醫是有愛也有嫌的。
“誒?現在有病人在那兒住?”梅十三微怔,轉念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神醫嘛,病人多點不足為奇,但她奇怪的是,既然病人多得住上他家草廬了,生活上應該沒什麼問題,好好的草廬為何還要賃出去呢?
再問方知,原來那古小神醫為人厚道,不管窮人富人均一視同仁,只要病人在他面前哭一聲窮,診費立降一半,再哭全免;無聲低泣的話,他還會倒貼藥錢~。真正的窮人很感激古小神醫,但也有不少人私底下笑話他**。
“人人都說,幸虧他家不是開醫館的,否則……唉。”店小二苦笑。對於古小神醫的這種特性,不知愁死多少替他憂心的街坊。
梅十三無聲笑了笑,“那就麻煩小哥幫忙問一下,如果他家有地方,就租下吧。”
“哎,好咧!”熱忱的店小二爽快應下。
店小二沒讓梅十三等太久,上午剛問的事,中午梅十三逛街回來便得了訊,古家草廬果然還有三間空屋子,每月一百文。這個價格不貴,梅十三二話不說同意了。
不巧的是,屋子的主人古簾出診去了,有店小二當中間人,帶梅十三與古家族伯認識。打賞了店小二,梅十三便跟古家族伯一起去古家草廬看地方。
說是草廬,其實並非全是稻草與泥巴。古家的草廬,房頂是用厚實的乾草紮成,牆卻是木板搭建而成,而且屋子結實幹淨,內屋光線明朗。不管外人怎麼看,反正她是十分喜歡的。
草廬是二進的院子,前院正堂乃租客用餐、休憩或與親友閒娛的地方。東西兩邊各有三間廂房,西廂的三間已經住滿,聽說是一大家子,來找古簾醫治的重症,五年前尋醫住下,住下就沒離開過,這一點最惹人非議。
大家都在猜想,這麼難治的病,豈是尋常症狀?於是更加沒人敢來這兒賃屋了。
東廂暫時只有梅十三,她選了靠近正堂的一間,因為廚房就在第三間廂房的旁邊。
除此之外,草廬的外邊還有一排草屋,那可是一座真真切切的茅草屋!
牆是用泥巴和著草莖築成,野樹之木搭成的櫞子,屋頂上蓋了厚厚長長的稻草,簡簡單單用藤條竹子編扎而成的床鋪桌凳。這幾間簡陋的草屋,是近兩年才搭建給路人遮風擋雨,或者留病患住宿的。
畢竟古家草廬不算大,而且又有外來住客,不方便在草廬裡接待病人。
至於那戶住在草廬裡的重症,皆因當年他們來時,古簾才十三歲,還沒正式行醫,而且家境清貧,除了幾間草廬就沒別的地方安置了。因為不會傳染,又相處了幾年,自然狠不下心攆對方出來住普通的茅屋。更何況,以古簾的為人,他會覺得身體健康的自己才是最應該住茅屋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