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搖欲墜的身體,滿面猙獰之色。
林士宏平靜地道:“師傅,你雖然傳了弟子一身武功,卻從未真正瞭解弟子。士宏雖有野心,卻更有自知之明。當宗主做出決定後,弟子便仔細將自己與龍一做了比較,儘管很難接受,卻不得不承認自己不但武功遠遠不及,其人之深謀遠慮、運籌決算更是弟子難及項背的。再加上有宗主支援,我們師徒絕難與之匹敵。那天下至尊的寶座固然誘人,卻終需有命才能坐上去。弟子反覆衡量了,在可以保全性命的前提下,做一個輔佐名君的開國元勳也相當不錯。”
闢守玄沉重地喘息幾下,痛心地問道:“若你不同樣為師的意見,儘可以明白說出,為何要對為師下如此毒手?”
林士宏搖頭失笑:“師傅,你不知弟子,弟子卻知你甚深,你老的野心可是遠遠大過弟子。這些年你送了那麼多人到我軍中,名為幫助,還不是想借機分我軍權。即使老天開眼,讓我們於那萬中無一的可能中奪取了這天下,到時坐上那至尊寶座的也只會是師傅你吧?若弟子方才向你坦陳心跡,恐怕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親信趕士宏下臺!”
“你!”闢守玄目中傷痛之色盡去,怨毒以極地狠盯著這青出於藍的得意弟子。
“師傅!”林士宏撲地跪倒,恭恭敬敬地叩了四個響頭,“若大楚因此內亂,實力必定大減,弟子在寇仲面前安身立命將失去很多分量,不得以只好恭請師傅上路了……”
洛陽之變,天下震驚。
李密方敗,王世充這卑鄙小人便已迫不及待地打起了兔死狗烹的主意,竟暗中勾結李唐派來結盟的李世民一行人,在洛陽設下陷阱企圖誘殺助其打敗李密的最大功臣寇仲。
只可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事發之日,被寇仲在戰場上擊敗後投降了王世充的瓦崗諸將亦不齒其背信棄義的行為,臨陣倒戈,當場擒下了負責指揮伏殺寇仲的王玄應。被王世充激怒的寇仲率領支援自己計程車兵直撲皇城,迫淪為俘虜的王玄應詐開城門後長驅直入,將龜縮在皇城之內的王世充及其心腹黨羽一網打盡,而李世民則見機較早,在天策府一眾猛將強兵的護衛下強行突圍衝出洛陽。
訊息傳開後,在戰場上與寇仲結下深厚情誼的楊公卿和張鎮周這兩位手掌王氏重兵的外姓將領,因對寇仲的欽佩和對王世充戰後迫不及待大封親族的不滿,率先宣告支援寇仲。有王世充手下威望最高的兩員大將作為榜樣,短短數日之內,王家勢力內各座城池的守將紛紛響應,畢竟每一個人都不願意放著一個用兵如神、英明神武的英雄人物不跟而去跟一個專愛任用私人、忘恩負義的小人。如此不足一月光景,江山一手,所有王世充的地盤連帶剛剛收穫的原屬瓦崗軍的勢力範圍盡歸寇仲!
如果說洛陽的易手是擊在人們心頭的一聲驚雷使人為之震撼,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如山嶽崩摧、天地塌陷,使所有人在初次聽到這則訊息時均不由自主地生出彷徨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覺。
就在寇仲接手洛陽一月,以強勢的實力與高明的手腕順利的將原屬王家與李密的勢力牢牢掌控在手內後,江淮軍大總管杜伏威、楚王林士宏、襄陽錢獨關同時宣告,表示願意歸附寇仲。再加上原屬寇仲領地的竟陵、與其早有盟約的飛馬牧場以及龍一掌握的東溟派等明暗勢力,前一刻還是兵微將寡、掙扎求存的寇仲轉眼間池鯉化龍。綜觀天下,除宋閥閉守嶺南高深莫測外,也只有關中李唐與河北竇建德可與之一較長短,餘者如宇文化及、李子通、羅藝、劉武周、梁師都等均已不夠實力扮演這爭霸天下的遊戲中的主角。
是年七月,寇仲傳檄天下宣佈立國,於洛陽登基稱帝,國號曰“秦”。據說這國號出自寇仲的師傅龍一的提議,當日還曾引發一場爭論。寇仲手下不少文人都認為歷史上的秦朝為政暴虐且二世而亡,沿用此號恐有不祥。但龍一卻力排眾議,他認為那由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皇帝創造的大秦帝國應是一段炎黃子孫走向統一、走向世界的輝煌史。秦國曾擁有過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建立了最廉潔的官僚機構,注重實用與實踐的風氣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大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有利於黎民百姓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其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作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它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便利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促進了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統一語言文字,通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