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1/4 頁)
這個聶淳雖然兇,但是他跟別人的兇法不一樣,幼小的何當歸直覺的感覺到他不會傷害自己,就乖乖由他領著回了西跨院,一口氣跑回房中,藏在被窩裡讀外祖父寫給自己的信。
信裡說,《三清針法同參》共有七十四卷,都收藏於藏經閣的一個書箱內,箱中另有其他醫書幾冊,讓她詳讀。信裡面還有一張藥方,寫著“為愛妻柴萏醫治產後舊疾之用”,於是她就偷偷配了上面的藥,設法摻入老太太的飲食中,或做成點心零食送給老太太吃,令老太太的身體漸好。而這張藥方,就是害了她性命的羅家傳家之寶“回春方”的雛形。
因為找不到機會再偷進藏經閣,她就沒有機會去尋那隻書箱,不能學習外祖父的“三清針法”,所以還是繼續研習竇海溱老先生的“無名針法”。
等到她第一次能光明正大走進藏書閣的時候,是她十八歲從大寧那邊,來回門兒探親的時候。揚州這邊的人早就聽說,她在北邊的寧王府已經混成了半個女主人,能幹的出奇,很得寧王的賞識,所以人人臉上都一掃過去的那種俯視她的不屑眼神,一些心中有求於她的還露出一些巴結的表情來,令她受寵若驚——當然,羅府的藏書閣對她而言,再也不是“禁地”了。
她大大方方的走進去,一個人徜徉在這一片書海里,然後在一堆佈滿灰塵的舊書箱中,找到了外祖父在遺書中提到的那隻墨綠鐵皮箱,發現外祖父的《三清針法同參》和各種手札書信竟有滿滿一箱幾十斤之多。手札上標註的年月日,從他弱冠之時始,至花甲之年終,幾十年的風雨無阻不停筆的醫理心得手札,沒有留給他三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卻給了一個當年在襁褓之中晝夜啼哭的外孫女,甚至當時都不確定她是否能順利長大成人。
讀著那些措辭嚴謹、紙頁陳舊的醫書手札,她心中深受感動,覺得在羅家找到了除母親之外的第二個親人,這個傳聞中醫術緊追老太爺之下的當世名醫,她的外祖父羅杜仲。
想到羅府另外三房人都是他的子孫,她對那三房之人的排斥和怨氣也少了許多,想著飲水思源,她既然承了外祖父的這份好意,總該讓整個羅家都收益才是。抱著這般想法,往後的日子裡,不管那些人待她和母親如何,她都是先思及外祖父之恩再同那些人講話與斡旋,畢竟兒孫不肖也非他老人家想看到的事。
彼時,她發現外祖父的三清針法雖不及老太爺神妙,卻有很多他自己的獨創之處,甚至可以說是自成一派。往後的幾年裡,她融合了三清針法和無名針法,自創“雲岐針法”之後,發現自己的針灸常常能救活一些剛剛死去不久的雀鳥和小獸。
又有一次,她在外祖父的幾首藏頭詩中發現,羅府祠堂的青石板下有一封秘密留書,於是尋至彼處,讀了那封書信,始知道原來多年之前,外祖父曾發現了一個關於長生不老藥的秘密。
而在當時那些年,她正在想方設法的從柏煬柏處弄走駐顏藥方,有一段時間她甚至在懷疑,柏煬柏對那個方子如此神秘如此寶貝,那個所謂的駐顏藥方,會不會就是外祖父書信中提到的“長生不老秘藥”呢?
☆、第174章 色衰指望妹妹
更新時間:2013…09…23
如今的柏煬柏看上去跟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差不多,用再嚴苛再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也絕難看出他是中年男子,更不會有人將他跟大名鼎鼎的道聖聯絡在一處。
何當歸看著他,不禁生出疑問:“柏煬柏,其實你就這樣走到大街上,雖則你的聲音老成,可是不用你的口技就這樣正常講話,正常行走江湖,也不會有人懷疑你是道聖大人,你為何要成天帶著面具過日子呢?既然你視功名如糞土,何不就拋棄了道聖的身份,只當那個柏煬柏死了,你這樣活著不是很好嗎?”
柏煬柏低聲哼道:“你以為我不想曬曬太陽嗎?年輕時,這張臉的我曾殺過人,現在還被朝廷通緝著呢,這樣走出去就沒命了,再說了我只是‘視皇帝如糞土’,不願入朝給他賣命,當他家的捉鬼天師。而‘道聖’之名是我點點滴滴的辛勞攢起來的好名頭,為何要拋了呢?丫頭,你怎麼不拋了庶女何當歸之名,跟著廖青兒回廖府,當一個嫡女廖當歸呢?”
何當歸又驚又氣:“跟青兒回廖府?你這又是從哪兒聽來的,怎麼我的事你全都知道,你為何要整天埋伏在我周圍,你閒得無事可做了嗎?咦,你年輕時殺過人,我(上輩子)怎麼從未聽你提過?”不過再回想一下,她上輩子也從未見柏煬柏不帶面具,出過哪怕一次門,即使在他的家裡,單獨面對已知他底細的她時,他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