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早就看出來了,因此曾建議已即位的子幹殺掉蔡公,以絕後患。可是子幹於心不忍,對自個兄弟下不得手。一時的軟弱埋藏了禍根。蔡公就詐稱王師來襲,又讓曼成然去逼迫二公子,最後,二公子自殺。六月丙辰(十八日),蔡公慶疾即位,改名為熊居,是為楚平王。楚平王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一個罪囚,然後穿上王服,棄放在漢水上,然後故意叫人找回來,說是楚靈王。這樣讓國人知悉,楚靈王已死,繼絕勤王之心。隨後任子旗(曼成然)為令尹。
圍徐的楚軍,聽說國內發生叛亂,也撤圍而歸。吳人趁機襲擊,在豫章打敗楚師,並俘獲了蕩侯、潘子、司馬督、囂尹午、陵尹喜等五位楚師將領。
楚平王即位後,先是履行承諾,封陳蔡,並賞有功之臣,同時,為政以寬,重施捨,寬宥有罪之人,選舉賢能之人。任觀從為卜尹,掌占卜之事。又派枝如子躬聘鄭,結好中原中諸侯。楚國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了一番調整,楚靈王時的敗政,得到一定的扭轉。
但這場弒君爭位的內亂,也將楚國折騰得慘。隨後楚國日益陷於吳楚互伐中,楚莊、共時的頂鋒時期便悄然過去了。
整個楚靈王時期,楚國內政上,毫無稱道,由上而下的侈汰之風盛行,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國人對楚君臣失去信任,“從亂如歸”(《左傳·昭公十三年》)。在外交上,在徵得晉的許可後,舉行了一次申之會。其中唱主角的是吳楚互伐,雖然互有勝負,但楚由於失去的將領特別多,因而這一時期,吳稍占上風。中原方向,則少了些干戈,與晉基本和平共處。但於晉來說,借吳制楚的戰略目的基本上是達到了。
楚靈王奢侈嬌汰,終亡身乾溪。仲尼對此總結道: “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於乾溪?”
一、父奪子婦(4…1…1)
一、父奪子婦(4…1…1)
楚平王(…528…526)時期,承受著靈王侈汰敗亂帶來的後果,雖然在即位後的五年內,也曾撫民息兵,性情上也“溫惠恭儉”(《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但由於用人不當,聽信讒言,除去朝吳(蔡聲子之子),出蔡侯朱,誅殺伍氏,奪子之婦,逼走太子建與伍子胥,致使內政昏亂,吳患倍增,郢都被陷,幾近亡國。自個死後遭掘墓鞭屍,遺恨史籍。
元年夏(…528),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今湖北秭歸縣)操演楚國西部的武裝部隊,同時又派屈罷在召陵(今河南偃城縣東)操演楚國東部的武裝部隊。那時,楚國是軍政合一的,操演武備的同時,也執行楚平王撫民息民之策。撫民包括,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奸慝,舉淹滯;禮新,敘舊;祿勳,合親;任良,物官,等等。息兵,就是結好於諸侯,不主動對外用兵。然而楚平王的撫民息兵的效果並不好,楚沈尹戌(莊王曾孫,葉公沈諸梁之父)在楚平王六年,楚人城州來時,對此有過評論:
楚人城州來。沈尹戌曰:“楚人必敗。昔吳滅州來,子旗請伐之。王曰:‘吾未撫吾民。’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吳,能無敗乎?”
侍者曰:“王施捨不倦,息民五年,可謂撫之矣。”
戌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仇。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意思是說,楚平王即位後,依然大建宮室,國人負擔沉重、疲憊不堪,時常擔驚受怕,並不是真正的撫民。當然沈尹戌的看法,或許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雖然楚平王比起楚靈王來說,恭儉一些了。但在政事上是日漸昏庸無能。
就在他試圖休養生息的同時,楚平王依然做了一件“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令尹曼成然(鬥成然,子旗)在楚平王起兵奪權的過程中,是大有德於楚平王的,然而,在他成功順利當上令尹後,就有些得意忘形了,“不知度,與養氏比,而求無厭。”(《左傳·昭公十四年》)養氏就是楚共王時期的養由基的後代。楚平王的處置方式是,誅殺以立威。就在即位當年的九月甲午(三日),同時誅滅了曼成然與養氏之族。不過考慮到曼成然家族的歷史貢獻,楚平王並沒有完全誅滅曼成然之族,而使其子鬥辛居鄖,為鄖公。曼成然是鬥氏之族,其祖先鬥谷於兔即是令尹子文,在楚成王時期,為令尹二十八載,大有功於楚國。
這事之後,楚大夫費無極逐步獲得了楚平王的寵信,漸漸在朝廷上頤指氣使了。由於與蔡朝吳的矛盾,就想除去朝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