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蕭逸臣覺得自己繞不開兩個人,一個是邵逸夫,一個是鄒文懷。“邵、鄒二人都頭腦優秀,有魄力。無邵逸夫的勤奮,香港電影不能如此‘高速起飛’,形成繼好萊塢之後的‘製造夢境的工場’;無鄒文懷的善於放權,不能從工場解脫而迅速建立獨立製片人制度,在工場衰落後,香港電影就不免會有一個時期處於低潮如美國、日本。兩人先後相承,維持了香港電影二十餘年的繁榮局面,不得不說是氣運。”蕭逸臣記著在後世一本名為《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的書中,當事人張徹如此的評價邵逸夫與鄒文懷這兩位香港電影史上重要的製片家,也很到位的指出了他們倆的作用與地位。
蕭逸臣首先想要見的是邵逸夫,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執掌的TVB王國是目前亞洲最大中文節目內容的供貨商,在本港有著近乎壟斷的競爭態勢;邵氏出品的影響力,甚至在港資還未全面啟動北上掘金潮之前,便已先行滲入內地,TVB製作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電視劇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內地引發了萬人空巷的盛況,至今仍被一代人奉為“經典”;香港演藝圈的“黃金一代”也基本出自邵氏。
不僅如此,邵逸夫對推動香港電影的發展亦功不可沒,他可以被視為是華人電影史的“活古董”。在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他與幾位兄長聯袂稱霸整個東南亞的電影市場,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爪哇、越南、婆羅洲等地擁有110多家電影院和9家遊樂場。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攝製完成第一部有聲片《白金龍》,開創了中國由邵逸夫獨掌大權的局面始於上世紀60年代。…==網==…1957年,他隻身赴港創業,一年後,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產了1000多部電影;在日本、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00多個發行網點,專門放映邵氏公司拍攝的中國影片;當年風靡亞洲的影星,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凌波等無不出自邵氏門下。
對於這位締造了香港影視黃金時代的標杆性人物,蕭逸臣是心存敬意的。而得知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派拉蒙的副主席親自登門拜訪,年過九旬的六叔依舊熱情的接待了來訪的蕭逸臣。
“看得出蕭先生對香港電影很感興趣。”邵逸夫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精神健碩,思維也很敏捷,蕭逸臣只是和他客套了幾句,他就猜出了蕭逸臣的真正用意。其實從蕭逸臣出任派拉蒙的副主席,邵逸夫就已經開始在關注他。除了那些花邊新聞,他還知道很多有關蕭逸臣的事情。尤其是《精武英雄》在美國的成功上映,更是讓邵逸夫萌生見一見蕭逸臣的想法,可沒想到蕭逸臣自己就送上門來。
“不止是香港電影,我覺得未來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上都可以大有作為,當然香港電影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蕭逸臣並沒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意圖。“邵氏電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可我聽說派拉蒙影業背後是維亞康姆集團,而蕭先生更是年少有為,既是維亞康姆的董事會成員,又是負責投資事宜的副總裁,恐怕蕭先生不僅僅是對華語電影感興趣吧?”邵逸夫一針見血的指出。
“維亞康姆正在努力向全球擴張,香港市場自然是公司的一個戰略重點,遺憾的是現在還不是投資香港的時候,所以邵老先生大可放心,維亞康姆公司暫時還沒有對TVB有什麼其他方面的企圖!”蕭逸臣很刻意的強調了暫時這個概念,他這是很明白的告訴邵逸夫,現在他還不準備將觸手伸到香港,但未來香港市場他也勢在必得。
“看來雷石東先生的胃口很大啊!”邵逸夫表面上不動聲色,但內心卻有些擔憂,TVB的情況已經大不如前,如果維亞康姆真的在這時候發起收購,邵氏很難頂住壓力。
“其實收購併不是唯一的途徑,如何可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實現雙贏的局面,這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蕭逸臣特意補充了一句。
“那蕭先生這次來是……”邵逸夫有些搞不懂蕭逸臣這次來香港的真正意圖。
“這次來我只是考察一下香港的電影市場,順便尋找一些願意到好萊塢發展的導演和演員!”蕭逸臣很直接的告訴了邵逸夫自己的想法。
“蕭先生準備將華語電影引入好萊塢?”邵逸夫已經猜到了蕭逸臣此舉的真正意圖。
“其實我更想用好萊塢的老瓶,來裝華語電影的新酒。如果華語電影永遠角逐的都只是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那麼只能說明華語電影還沒有真正的走向世界!”蕭逸臣毫不避諱的說道。
“好一個老瓶裝新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