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道:“她奏請朕弛小河小湖之禁,又要求朕發下詔令,允許百姓自挖水塘養殖魚蝦蟹等水產,還言明朝廷可以先在大都城轄下擇幾個小縣城,先行試點,如果可行,再向全國推廣。”
阿罕聞言驚得說不出話來。
鐵穆耳看著他搖搖頭,笑道:“連你也覺得太過驚世駭俗嗎?不過四弟的脾氣朕最清楚,若是朕不答應,她一定會繼續上奏摺給朕,一直到朕答應為止。”
阿罕道:“皇上莫非已經同意她的請求?”
鐵穆耳道:“是啊,朕決定明日便下旨禁獵天鵝,至於養殖水產之事,朕打算交給戶部,由他們選擇合適的縣城,進行試點。”
阿罕聞言,悄悄看了他一眼道:“皇上這樣做,只怕會惹來朝中眾臣的非議。”
鐵穆耳笑道:“張御史所說所做並不違反朝廷法令,又可造福百姓,雖說沒有先例可循,但從朕這裡開始又有何不可呢?”
阿罕聽了他的話,低下頭,默然無語。
王府內。
王爺坐在一池含苞待放的荷花池邊,面前放著一張琴,他低頭看著閃著光亮的琴絃,沉吟了一陣,輕輕撥動,琴絃鏗然,音符如山泉流動,發出悅耳的叮咚聲。惠姬手上端著一杯茶,遞到王爺面前。王爺抬頭看了她一眼,低聲道:“茶放在這裡,你下去吧。”
惠姬躬身道:“是,王爺。”緩步退了下去。
王爺手撫琴絃,奮力撫琴,琴聲鏗鏘,樂聲激昂,如千軍萬馬,奔騰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馬蹄飛躦,捲起無數煙塵,很快遮蔽了天日。琴聲即止,四周一片寂靜,連樹上的鳥兒都不敢高聲鳴唱。
一個身材瘦削,步履沉穩的侍衛,從池畔快步走過來,上前拱手道:“王爺已有幾年未曾彈琴,琴藝卻比從前更精進了,實在令人佩服。”
王爺回頭看了他一眼,道:“阿桑,中書省事張大人如今到了哪裡?”
阿桑道:“啟稟王爺,張中書如今已到了饒州。都林大人一直跟隨在他左右。”
王爺道:“是嗎?其實這九州的大堤,早在先帝時,便已幾次撥下銀兩修繕,但是依然年年受災,你可知道是因為什麼?”
阿桑道:“屬下愚鈍,請王爺明示。”
九王爺冷笑一聲道:“天災可避,人禍難防。饒州、鎮江和常州的知府都是和張好古一年考中進士的漢官,自然不敢不聽張好古的號令,至於其它幾州的地方官,卻都是本王的族人,他們或是朝中重臣的親眷,或是與皇親國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張好古雖已升到二品之職,卻是個漢人,出身低微,他們必定不會把他放在眼裡。伯顏老匹夫此次舉薦都林隨同前往,便是看到了這一點。”
阿桑道:“王爺,屬下還是不明白。”
九王爺笑道:“都林雖然只是個三品官,卻是當今皇太后的親表侄,又素有清廉之名,那些蒙藉官員自然要給他幾分薄面,不敢做得太過分。不然皇上又怎會放心張好古前去呢?”
阿桑拱手道:“王爺英明。”
王爺輕聲嘆道:“只可惜張好古個性太過倔強,平生最恨貪贓枉法之事,雖有都林在旁調解,只怕還是要惹些是非出來。鐵穆耳此次放他前去,實在是失策。”
阿桑聞言,看了他一眼,不敢再言語。
王爺抬起頭,望著眼前的荷花池,沉吟半晌道:“你可知道本王方才彈的是什麼曲子?”
阿桑道:“屬下不知,請王爺明示。”
王爺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道:“十面埋伏。”
第六卷 官場浮沉(上) 第三十九章 酒席
這日到了饒州地界,饒州知府孟現早已站在城門口迎接。我和都林一起下馬拉了他起來,孟現道:“兩位大人,下官已經備好了酒宴,給大人洗塵。”
我道:“我和都林大人不是來喝酒的,是來辦事的,你快帶我們到大堤上去。”
孟現聞言看了都林一眼,見都林輕輕點了點頭,只得道:“兩位大人請隨下官來。”我們騎上馬,跟著他到了江邊,舉目望去,只見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孟現帶著我們到大堤上檢視了一番,很多地方的堤壩都已毀損嚴重,根本不可能再抵禦洪水。我向後一伸手,張漁忙把筆墨遞到我手中。我向四下看了看,一邊走,一邊把水勢較高,地勢較低的地方都在圖上作了記號。
都林在後道:“張大人,這些事應該交給下人去做,大人身為朝廷二品大員,不適宜親自動手。”
我回頭看著他笑道:“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